中国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贾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证据,更将中国造酒历史向前推进到了距今近年。
年起,中外考古专学在对河南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数千年前的陶器进行残留物分析时发现,陶器碎片上留有一些沉淀物。为了弄清这些沉淀物的成分,中方将部分陶片样本提供给美方专家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发现残留物的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葡萄丹宁酸以及古代和现代草药的残留物化学成分相同。另外,残留物还包含有山楂和蜂蜜的化学成分,证明陶器中存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调和加工而成的饮料——“千年美酒”。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图为:古代装稻谷仓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国造酒的历史不早于距今年的仰韶文化。历次主持发掘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居中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实属“意外的重要收获”。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说,这项研究结果“对来自中国的发酵饮料是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是我所知道的科学家从该地区获得的首批证据。”尽管这些陶器的残留物里可能还含有葡萄酒的成分,但专家认为还是米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只是米酒里面可能加入了葡萄或山楂。研究小组还报告了他们对在河南安阳和鹿邑商周墓葬中发现的密封铜器中具有多年历史的液体的分析结果。
酒,即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来说,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应该先从陶器的制造开始,否则,便无从酿起。考古学证明,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酒在中国找到两个资料:1果酒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经有野生葡萄了。据说中亚地区是葡萄的原产地。虽然我们现在为了帮助葡萄发酵,会加进酵母,不过即使只将葡萄捣碎放着,葡萄的糖份也会发酵,自然形成葡萄酒。在太古时代,葡萄从树上掉落因本身的重量撞击地面而破碎,自然产生发酵,这大概就是葡萄酒的起源。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的说,人类加工酿制葡萄酒之前,就已经有葡萄酒了。人类不经意喝一口自然形成于壶底的汁液,觉得风味绝佳,畅快无比,于是就想办法自已制造。至于人类到底从何时开始制造葡萄酒?一般推测在西元前八千到六千年左右,中亚地区就有人酿造葡萄酒。
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古埃及壁书描绘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是早期有关葡萄酒的历史记绿。另外,西元前二千年左右,东方的最早文学作品中,也有关红酒、白酒的酿造记载。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汉摩拉比法典中,也有关于葡萄酒的规定,葡萄酒可以说是当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旧约圣经中,也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2据新华社电中国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贾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证据,更将中国造酒历史向前推进到了距今近年。此前,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国造酒的历史不早于距今年的仰韶文化。
年起,中外考古专家在对河南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数千年前的陶器进行残留物分析时发现,陶器碎片上留有一些沉淀物。化验结果发现残留物的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葡萄丹宁酸以及古代和现代草药的残留物化学成分相同。另外,残留物还包含有山楂和蜂蜜的化学成分,证明陶器中存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调和加工而成的饮料———“千年美酒”。
大量使用葡萄酒那个国家最早根据考古的研究推测,葡萄酒的历史已经有年。有消息报道,20年前,伊朗的格登特比,发现了一只公元前年的波斯两耳细颈酒罐。最近通过对罐壁红色斑的成分分析,发现其中有单宁和酒石酸等葡萄酒里所含的天然化学物质。说明人类在年以前,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
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直到现今,有许多葡萄酒生产商,仍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生产葡萄酒,即葡萄破碎后,不加任何菌种,让野生酵母自然繁殖,发酵成葡萄酒。其实,这个过程在自然界早已存在。众所周知,自然界的野生葡萄和野生酵母,是先于人类社会以前就已经存在。《清稗类抄·粤西偶记》中,记载了一位旅行家的有趣发现:“平乐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由此可以推断,原始人采摘野花百果充饥解渴。成熟的野葡萄,汁多味美,酸甜可口,一定在原始人采摘的野果之列。将多余的野葡萄,贮存于洞穴中,容器里,靠葡萄自身的压力,葡萄就会流汁。无所不在的野生酵母,就会将自流葡萄汁发酵成葡萄酒。这个过程,在原始人出现之前的类人猿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葡萄酒的记载,而在史前什么时候开始有葡萄酒的,却谁也无法说清楚。
汉代青瓷双系壶
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上“有毒”字样,防人偷吃。数天以后,王室妻妾中有一个妃子,厌倦了生活,遂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饮料。奇怪的是,这种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令人兴奋异常,从此,这个妃子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波斯隔里海,与高加索遥遥相望,同为葡萄酒原产地。古埃及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现今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证明,公元前年以前的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中,就有描绘采摘葡萄及酿造葡萄酒过程的图案。
汉代青瓷三足壶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现在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今天的法国)。以后,又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作“quot”—“我的肉,我的血”,视葡萄酒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很大规模。17个世纪以后到今天,这里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
汉代青瓷四系壶
我国原生的山葡萄,也叫野葡萄,有20多种。从东北到西北,从南方到北方,野生葡萄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人工栽培的家葡萄,在我国自古有之。周朝的时候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和葡萄园。《周礼》一书的“地官篇”中,就有记载,并把葡萄列为珍果之属。古代我国西域(现时的新疆一带),盛产葡萄和葡萄酒。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由此可见当时葡萄酒酿造的规模和酿造技术水平。
南北朝青釉罐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葡萄酒已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后来苏轼对此事感慨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唐代青釉双系壶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李白诗中“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的词句不但说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间,也说明了葡萄酒的珍贵,它像金叵罗一样,可以作为少女出嫁的嫁妆。
南北朝印孜执壶
葡萄酒在元代,已经有大量的产品在市场销售。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一书中记载道:在山西太原府有许多好葡萄园,制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这样一首诗:“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说明当地老百姓,把种葡萄酿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元代褐釉双系壶
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葡萄酒能增进健康,养颜悦色。
我国葡萄酒虽然已有多年的漫长历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始终为农村副业,产量不大,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年华侨张弼土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才出现了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生产企业。
元代褐釉双系壶
全国解放以后,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葡萄酒工业正沐浴着春风,走向世界。(编辑:梅子)
*注:藏品图由酒具达人—邓超群提供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白癜风专家会诊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