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本书,敲了一行标题之后,竟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此书所编辑整理之内容,大致形成于年代,作者受一华人资助前往美国几所学校演讲,此书收录内容大多与演讲内容无异。概括说来,主要是表达对国人之诸多陋习的批判,比较与美日等国家的差距,而丑陋鄙薄之根源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滤过性的病毒”已深深植入,不能改变不能自已。作者为此说法提供的证据为自己亲身或耳闻之经历,比如中国人说话大声、不懂排队、官场黑暗等等此类,偶尔间之以对儒家学说的批判。
这本书已然不适合现在还奉为经典去读了,主要的原因或许是距离成书已经30余年,无论是世界格局还是大中华地区都已经沧海桑田。作者所举出的中国人自卑、自闭、自大、自傲和一些在国外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之类的事例现今看起来已经全然是夸张甚至是滑稽的了(当然,不是说现在不存在这种现象,稍后再表),就姑且不论在当时这种说理方式本身能有多强的力度。
读阅伊始,堪称折磨,满目“酱缸”、“孙观汉”、“崇洋但不媚外”反复云云,字里行间家长里短,犹如黄脸婆的哀怨,让人欲罢不能,全不像构思过的文字作品。文笔怎样,鄙人只能说不懂欣赏,也没看出所谓“辛辣尖锐”、“笔锋犀利”。另外,我一直期待作者能给出关于陋习产生的根源的分析,即使阅毕亦未能使人痛快,扔出来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的孽,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中国人在酱缸里酱的太久,思想和判断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每句话都是判断和结论,但是没有让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文化是一个无比宏大的概念,包罗万象,而一旦概念上升到如此高度,必然模糊。把问题丢给“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去买单,既没有说服力,也不够负责任。这类观念有比喻社会现象的功能,但不是一个解释社会现象的观念。这也是这类文人的通病,如鲁迅、胡适,有开启民智的作用,但却不能指出一条出路,提出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无法超出个人意识的社会层面。
传统文化的进行和演变具有偶然性,比如用餐文化、中国人用筷子西洋人用刀叉,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能找出根源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见得能够解释得全面和切实。这是柏杨亲口承认的,但是又被他拿来证明传统文化对人荼毒至深,连文化自身都显得虚无缥缈,又何来此番稳定的影响,前后矛盾逻辑摇晃可见一斑。另外,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山高水阔,人民本应具有宽阔的胸襟和气魄,但这个直觉却被事实推翻,中国人的气量小体现在记仇、缺乏包容性和不肯认怂变通。所以,一旦将问题上升到所谓文化层面,就有很多问题无法论证,连前提都无法固定,如何形而上?
不过,柏杨还是点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情况挪到现在是值得继续的思考,比如他说中国人就喜欢“窝里斗,大家都穷可以,但是看不得别人好“。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扩展开来看,比如半年前,国内发生了“抵制”日货抗日的大规模运动,或者干脆说是暴行,那些“爱国人士”冲上街头,看见日系车就打砸推翻,看似是爱国热情高涨,实则是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宣泄自己的仇富情绪。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有经济实力的人日渐成为众矢之的,穷人都会盯着你的钱,一丝一毫地观察有没有机会将你的财富洗劫一空,不能据为己有那就玉石俱焚。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传统文化中喜欢“窝里斗”的因素,而是中国在飞速发展,国富而民不富,民众缺少对生活的信心和期待,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能创造财富的信心,自然不会汲汲于对着别人的财富红眼,当他看到别人的劳动成果时应该感到是一种激励,而不是一种威胁。但是在国内现有的环境和体制下,一个人创造财富并不能保证不会倾轧和挤占别人致富的资源和机会,所以大家会紧张会不安,所以这跟所谓“传统文化”关系不大。解决的根本还在于稳定的制度和一贯的政策。
柏杨提及的另一现象就是大家鱼贯地涌入官场,自古以来,文人将“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当做最高的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也是将读书看作登入仕途的敲门砖,一旦得成,即算苦尽甘来甚至鸡犬升天。再看现在,一年一度的国考即将举行,今年的报考人数又创新高,无数学子都期望能吃上皇粮端上铁饭碗,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其中更是不乏名门高校的精英人才,更有甚者攻读硕士学位也是为了毕业考公务员,其实不免叫人心痛。人才的培养花费了来自各方的心血,辛苦的结果竟是都送进了体制,进入了不创造财富的“豪门深院”。难当权力的诱惑倒是自古而传承,不过原因也是有所不同。学子想进入公务员体制多半是为了躲避压力,倒不是企图一步登天,像古时的,从规则的受制者一跃而成为制定者。现在的官不好做,自媒体时代,随手拍不仅解救女单身,同样监督各类高官。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公民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的提高,对于惩治腐败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每隔几天就会有消息报出某某官员被检举揭发。新政府上台的反贪压力也是到了一个节点,当一个社会处在转型的当口,内部队伍的梳理事关成败,如果骨架饱受侵蚀,自然经不住转型加速时期的震荡。所以,官不好做,想做官的人鱼肉人民是别想了,多是为了躲避竞争压力,对自己下海创业缺少信心。
总而言之,现实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概“文化传统”牌可以打通,也不是简单注重文化营造就能解决问题。根本上还是制度的引领,是不断改革的动力。中国人不缺少认错的勇气,不缺少自省的态度,缺的是方法和智慧,也缺少一点耐心。有人说中国人口太多是问题,有人说中国底子太薄是问题,没错,这些都是问题,但不构成前进的阻碍,如果日本可以,如果美国可以,我们自然可以。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因噎废食,无论如何,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
.11.20广州大学城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白癜风专科哪里好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