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广州物价,原来很多都没有变

又到了年尾

身边的同事都在纷纷地讨论起年末的奖金

“哎,发奖金都没用

物价升得这么快,入不敷出啊”

不知道哪位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他同事也在纷纷附和

是的

我们都习惯了以这种夸张的声调讨论物价

父亲年代里的物价

小时候

父亲很爱和我回忆他的童年

渐渐地,我对那70年代的广州

也有所了解

父亲曾经告诉我

那时一毛钱可以买一斤青菜

而当老师的父亲当年月薪是41.5元

“分”在那个年代是个可以单独使用的面值

坐车也好,买东西也好,分分计较

那时父亲最爱吃的零食

是街边卖一分钱一份的“猪油糕”

说到这种特色的零食

父亲笑着说

“到了你们这一代,除了老广

都记不得有这种小吃了”

现在我长大了

人民币也已经没有了“分”这个单位

物价飞速上涨

一毛钱一斤的菜心,已经升到了8块

而一分钱一块的猪油糕,甚至已经找不到了

但是,你难道没有发现

身边有一些事物多年没涨价吗?

“啊!街口那家云吞面升价啦!”

不知道从何时起

物价和广州的天气一样多变

时间流逝,我渐渐地发现

正当我们充满怨气地谈论着广州的物价时

却忽略了许多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原始价格的事物

那些我们从小喝到大的瓶装汽水

十年前,士多的玻璃瓶汽水一元一瓶

十年后,有一些士多依然坚守原本的价格

我一直想不通学校门口的士多是如何盈利的

就如同,我也一直搞不懂

为什么以前的我们,喝个汽水都要打包

一两块钱的除了“玻璃樽汽水”

恐怕就只有公交车票价了

小时候我曾经为此操碎了心

知道司机叔叔的工资里是要算绩效提成的

看见公车的乘客不多

甚至会偷偷地给多一块钱车费

我们熟悉的几份报纸

《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

作为报社

很多媒体的报纸多年来,仍然坚持一元一份

虽然很多人现在已经不买报纸了

但是那淡淡的油墨味

仍然默默地在陪伴着广州街坊

在物价飞涨下

很多商家都陷入了选择

究竟是“赚更多钱”还是“让利给顾客”?

更多的商家迫于经济压力,选择了前者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

保持着几年前的价格

他们执着不盲从,低调地坚持着自己

只为给懂得欣赏的人们

一份暖心的食物

内幕消息,涨停板推荐!实时推荐火爆股,专业打新股,和庄家同进退,十年从业以来,跟踪的票有90%都拉涨停板,想要跟上本人,打新推荐(最快一周一次)和牛股推荐,

可以添加笔者威信:hj获得实时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怎么看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xxxbls/178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