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坠机牺牲红旗歌舞团73名演员,相当于

提示:每一个转发,都是您的爱国行动!让优质爱国内容占领朋友圈!点上方"国防报"↑订阅本刊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证实,12月25日一架俄军的图-型运输机在索契附近的黑海沿海坠毁。这架军用运输机隶属俄罗斯国防部,初步数据显示,失事原因可能是机械故障或飞行员操作失误。飞机从索契起飞,原定飞往叙利亚拉塔基亚港的空军基地。飞机上有82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名单,机上乘客除了9名媒体记者,其余都是俄军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家前往叙利亚,是为了参加俄罗斯军队在拉塔基亚的赫梅明空军基地举行的一个新年音乐会。

目前俄军在叙利亚作战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赫梅明空军基地和拉塔基亚军港,大约有一个战斗机混成团,一个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为核心的特遣舰队,以及信号侦察保障部队、海军陆战步兵、特种部队,和少量机械化地面部队,人数大约有五千人。

俄军调动最好的专业歌舞团赴叙利亚演出,是为了与驻扎叙利亚的俄军官兵共度元旦新年的。由于俄罗斯民族大多信仰东正教,所以在西方很重要的圣诞节,在俄罗斯反而很普通,俄罗斯人最注重的节日是元旦新年,这与春节在中国的地位差不多。

俄罗斯军队一贯高度重视文艺团体的宣传鼓舞作用对于军队战斗力的促进,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文艺团体的数量被压缩,但至今仍保持着相对很庞大的专业文艺宣传部队。甚至俄国防部还有中央戏剧院,在每一个军区的高级别部队,每个舰队,以及空天军航空兵集团军,都有正规的歌舞团或文艺团编制。全球像俄军这样拥有庞大规模文工团歌舞团等专业文艺团体的武装力量还真是不多见。

中国海军数次赴俄罗斯远东海参崴访问时,迎宾仪式上,和交流活动,都经常有俄太平洋舰队歌舞团的身影。

俄军的文艺团体并不仅仅是剧场演出,多年来他们就有战场或现场演出的传统。例如我军数次赴俄参加国际军事竞赛-坦克两项大赛,96式坦克部队通过铁路运输由满洲里出境,在俄罗斯后贝加尔车站换乘,俄罗斯军方都要按传统礼仪搞个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特意安排中部军区歌舞团的音乐家到场,演奏斯拉夫人迎宾曲,有美丽的姑娘献上面包和盐,舞蹈演员们则现场献歌和跳舞助兴。

另据俄国防部的消息,在坠毁的图-飞机乘客里,有俄罗斯国防部文化处处长古班科夫,还有俄罗斯军乐团总指挥兼亚历山大罗夫乐歌舞团的艺术指导瓦列里?哈里洛夫将军,以及其他71名军队音乐家。

这对于俄军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有人甚至夸张的说,这对于军队士气和战斗力来讲,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集团军。

之所以说损失巨大,这是因为机上牺牲乘客,大部分都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音乐家,他们都是顶级艺术家,是俄罗斯军队的宝贵财富。

图为遇难的芭蕾舞演员莉莉娅-佩里耶娃生前照片。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正式名称是"荣膺两次红旗勋章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亚?瓦?亚历山德罗夫学院歌舞团",成立于年。歌舞团的创办人和首席音乐总监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苏联人民演员、作曲家、少将亚历大?亚历山德罗夫。歌舞团成立88年来,历经战争的战火,剧目包括多个作品,赢得70多个国家观众的热爱和认可。

图为遇难的芭蕾舞演员拉莉娜-罗贝尔托夫娜生前的照片。

图为遇难者之一,俄罗斯国防部文化处处长安东-古班科夫生前的照片。

目前俄罗斯军队最著名的歌舞团体,当属红旗和红星两大歌舞团。其中红旗就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该团是俄罗斯的"四最"文艺团体,即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级别最高等、最负盛名的军队歌舞艺术团体。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创始人是亚历山德尔·瓦西列维奇·亚历山德罗夫(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ьевичАлександров,-年)。他被称为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其在二战期间创作的天才的歌曲--《神圣的战争》激励苏联士兵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残酷战争的胜利,这首歌因此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直至年逝世,亚历山大罗夫还是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曲作者,这首歌的旋律在年起被普京重新启用为俄罗斯新国歌《俄罗斯联邦国歌》。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苏军之歌》等等。

有中国观众看到亚历山德罗夫的照片,总会将他的小胡子与小时候看的抗战电影里日本鬼子的小胡子联想在一起,经常有人问:这种小胡子不是日本鬼子和希特勒专有的么。其实这叫卫生胡,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流行起来的胡型,相比于传统的大胡须,卫生胡便于日常清洗梳理,吃东西也不会有长胡须掉进饭里面,所以称"卫生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红军很多将领也留着卫生胡。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最著名的歌曲是《神圣的战争》,由亚历山德罗夫创作于年6月25日,这是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三天,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怀着痛苦和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起来,巨大的国家…"。这首诗登在《红星报》和《真理报》,亚历山德罗夫被这首诗所打动,连夜谱成了歌曲。甚至来不及油印和抄写合唱分谱,红旗歌舞团就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亚历山德罗夫的儿子鲍里斯·亚历山大罗夫回忆:"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疲惫的抽着烟的士兵们听完了《神圣的战争》的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都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遍…"

《神圣的战争》是响应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在苏联和俄罗斯歌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至今这首歌在俄罗斯仍享有第二国歌的地位,例如俄罗斯著名女歌唱家在独唱《神圣的战争》时,台下的观众也要立即起身肃立,并齐声一起跟着唱,像对待奏国歌一样对待这首歌。

很多人还记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火线演唱《神圣的战争》的情景:红旗歌舞团要求去前线为战士演出,但是未获批准。于是合唱团决定通过野战电话向前线送去歌声,电话线另一端苏军炮兵阵地上,指挥员大喊着:"炮兵连,急速射!……"红军指挥员的口令声、怒吼的大炮声,伴随着雄壮的音乐,给人们心灵极大的震撼!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成立时隶属于苏联红军总指挥部。年被苏联中央委员会授予"荣誉红旗"和红星勋章,自此该团被称为红旗歌舞团。年为纪念亚历山德罗夫的贡献,该团被命名为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

亚历山德罗夫的儿子鲍里斯·亚历山德罗夫于年至年继任团长,继承并完善了他父亲开创的独特的苏联军队歌舞团形式,发展到拥有多名音乐家的庞大阵容,包括合唱团、乐队、舞蹈团和独唱演员。他们的曲目中有两千多首风格各异歌曲,包括俄罗斯军旅歌曲、俄罗斯民歌和抒情歌曲、俄罗斯原创歌曲、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曲等等。

该团多次获得欧洲金唱片奖,高超的艺术水准获得了广泛公认。令红旗歌舞团在国际上名声大噪的是年到英国进行为期8周的演出,至此该团被公认为世界最优秀的男声合唱团,历年来该团的录音屡获欧洲金唱片奖。年成立50周年之际,该团获得"苏联国立模范"称号。现在的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隶属于俄国防部,类似于我军的总政歌舞团。俄军排名第二的著名歌舞团是隶属于俄战略火箭部队的红星歌舞团(相当于我军原来的二炮文工团)。

在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影响下,苏联红军陆续成立了各兵种部队的歌舞团。世界很多国家也纷纷效仿成立了各自的军队歌舞团。红旗歌舞团也对中国军队产生过巨大影响。年2月14日,首次访问苏联的毛主席和斯大林共同出席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字仪式。在仪式上亚历山德罗夫歌舞团演唱了由苏联艺术家创作的新歌《莫斯科-北京》,很快这首优美的歌曲就在整个苏联传唱开,后来红旗歌舞团访华演出,这首歌更是每场必演的保留曲目。

红旗歌舞团对华访问演出达10次之多。首次赴华演出是在年11月,到第二年1月,历时三个月,先后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十多个城市,他们用优美的音乐舞蹈在全中国掀起一股"红旗旋风"。我军还从全军调集来的几十位音乐舞蹈家组成学习队,全程跟随红旗歌舞团进行观摩学习。年1月8日,哈尔滨,红旗歌舞团首次访华作的最后演出。观众喝彩始终热烈不断,每一个节目最少返场一次,小合唱《回声》竟返场四次之多。据说这是年该团在巴黎演出这个曲目时也只连续唱了三遍,而在中国同一个舞台上同一个节目竟然连续表演四次。

在近些年的赴华演出中,他们的节目单上总有15首左右的用汉语演唱的歌曲。据该歌舞团成员回忆:"有一次我们用中文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出席晚会的俄方代表团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怎么回事。所有中国观众全都站了起来,大声地鼓掌。这样的成功让真人震惊。"

与普通歌舞团的剧场演出不同,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传统是深入战场和部队驻地演出。在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中,红旗歌舞团都是冒着密集的炮火抵近前线,演出了多场音乐会,大多数都是穿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在执行战斗任务的阵地、壕沟和要塞里演出的。

外界对于这支伟大的歌舞团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若红军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成员被充作军队,必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克世界任何一个城市,不需要武器,只要从那个城市的歌剧院开始发动进攻就行",这是对于一个军队歌舞团的最高评价。

此次俄军飞机失事牺牲的73名军队音乐家,是俄联邦军队的重大损失,不亚于失去了一个集团军!

延伸阅读:旋律中的战争与和平

  艺术是人类信息活动的最高形式,战场上也不例外。古今中外,但凡有战争、有军队的地方,就能产生属于军人的旋律。这些战歌,或高亢嘹亮,催生勇猛抗敌之气;或苍凉悲壮,鼓舞绝地反击之志;或轻松俏皮,泰山压顶也能泰然处之;或温婉抒情,抒发官兵对故乡、爱人的思念。

  《神圣的战争》——英雄主义的悲怆战歌

  “起来,伟大的国家,消灭法西斯强盗……让正义的愤怒像巨浪滚滚沸腾,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每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纪念日时,在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许多参加过二战的苏联老兵,以及更多的普通民众,都会手捧鲜花,唱起这支雄壮的军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

  这首歌,就是《神圣的战争》。

  这是响应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在多公里的战线上,兵分北、中、南三路,闪电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苏军由于始料未及和准备不足,又由于最高统帅部以政治代入军事,成千上万的居民死在炮火中,上百座城市夷为平地。

  看着这一片片废墟,苏联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的痛苦和悲愤在胸中燃烧,写下了著名诗篇《神圣的战争》:“起来,伟大的国家……”6月24日,苏联《红星报》和《真理报》刊登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内心的咆哮,是千万苏联民众共同的呐喊。诗篇同样打动了时任苏联红旗歌舞团团长的亚历山大罗夫。他激动地反复吟咏,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创作冲动使他连夜为诗谱曲试唱。

  经过两天的排练,6月27日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这首歌,为红军战士送行。亚历山大罗夫的儿子博利斯·亚历山大罗夫后来回忆道:“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抽着烟的士兵们听完了《神圣的战争》的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遍……”战歌雄浑激昂,苍凉悲怆,一遍一遍响彻莫斯科的上空,热泪盈眶的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地登上列车,奔赴保卫祖国的最前线,奔赴抗击法西斯的战场。

  这是决定苏联命运的关键时刻,更是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的连长最后抱着手榴弹冲向德军坦克,说出了那句举世闻名的话——“伟大的俄罗斯已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正是怀着这样必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苏联红军战斗士气异常高涨,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身躯抵挡住了纳粹德国的进攻,取得卫国战争胜利。

  作为苏联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这首伟大的歌曲注定是要跟同样伟大的卫国战争联系在一起。苏联电影“卫国战争三部曲”里的《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中多次用这首歌——管乐吹出雄壮的前奏,仿佛是冲锋的号角;炮手开炮时这首歌响起,炮声渐远,战歌回荡在耳边;画面背景虚化,炮手扭曲的愤怒震撼人心。

  这首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从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一直唱到今天。耄耋之年的苏联二战老兵每每唱起这首歌,都会颤颤巍巍地把身体绷得笔直,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世人:这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征服的,拿破仑不行,希特勒更不行。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是军人一生的荣耀!









































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xxxbls/1781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