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锡璋悦读茶坊荐读这才是真正的毛泽

作为近代以来最为传奇的人物,毛泽东身上有无数的标签。而在领袖光芒掩映下,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诗人和书法家的身份。

他的诗词雄健瑰丽,气吞千古。他无意成为书法家,却将中国书法自宋以来的萎靡、乖张之风气一扫而空,创造了迅疾、雄伟、险劲、自由的“毛体”。

时值毛泽东诞辰周年,便让我们一起欣赏他那些自带雄放之气、笔力惊绝的字吧!

青年时的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一)

(二)

(三)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个性,故而透过一个人书法的结体、运笔、书写习惯,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其性情特征。

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严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毛泽东很随和,无拘无束,说话很有幽默感,“字如其人”这句话,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充分鲜明的体现。

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执笔方法十分端庄,是受过严格训练后才有的规范姿态。所用毛笔不大,可以用来写蝇头小楷,但他写的字却较大,典型的小笔写大字。这是一个有所控制又不失自由的人,具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本领”,他的字“萧然于绳墨之外又不失法度。”字如其人。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就书法艺术而言,最能代表一个人艺术成就,并能最好表达艺术家个性的,莫如草书。毛泽东就选择了最能体现其浪漫豪放情怀的草书,即使其行书也带有草意。

毛泽东的草书,下笔顿挫分明且颇有力度,行气十足,虽师法怀素、张旭和黄庭坚,却更加大气和酣畅:不论从结体章法上,还是运笔上都极其狂放和洒脱。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

(二)

年6月26日,毛泽东到父母墓前行礼致敬

自古文人书法大师“笔力惊绝”的作品,往往面对的是无法预先知道、难以提前安排的书写,在快速的、未知的、变化着的运动过程中控制毛笔,这才是笔法的灵魂。

真正懂得这灵魂的人,不多,真正把握好这灵魂的人,更少,纵观历史,只有二王、怀素、米芾、赵孟頫等少数书家有此绝活。明清以降,特别是有了条幅大字、软毫、宣纸的“绝配”以后,以这种工具组合写出的字,再也看不到“笔力惊绝”了。

毛泽东从没有想过振兴书法的事情,对工具的选择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正如此,接上了唐人的余绪,性之所致,大开大合,汪洋恣肆。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

(二)

(三)

常有人问毛泽东书法好在哪?

宋代苏轼在《论书》中提到:“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也。”

毛泽东的书法一是美在极具生命力的线条。

通过这些很有张力而内劲十足的线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美感刺激和积极进取的生命启迪,然后满足你极力驰骋的想象。

二是美在指点江山的气势。

毛泽东的英雄气贯穿了他的书法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直笔劲书,线条奔放,字一般取左斜势,动感强烈,给人以龙腾虎跃的感受,其结字或大或小,随心所欲,而整体上很有气势,弥漫着“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英雄气概。

三是美在文学与书法意境的相得益彰。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多是信扎、题词和诗文,承载着他的战斗情怀、革命理想,文学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使毛泽东书法作品有了独特的意境美。

而这些难得一见的书法

全部出自于

《毛泽东诗词手迹》

这些手迹既有书法之作,也有手稿,

绝大部分是中央档案馆的馆藏珍品。

◎本次出版收入的大都是毛泽东书写的他所喜爱的自作诗词的手迹,是他的书法瑰宝,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共收入43首诗词的手迹篇,按照诗词的写作时间编排。

◎这些手迹既有书法之作,也有手稿,绝大部分是中央档案馆的馆藏珍品。本书按照手迹原件影印,双色印刷,配有精美函套,既保存了它的原貌和风格,同时也具有文献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诗词手迹的释文,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刊印。

延伸链接:

励志歌词四首:

《记者生涯》

昨宿青纱帐

今写甘蔗林

风雨飘摇无定

抛却情与亲

笑看秋声落叶

独自雨黄昏

文章千古事

篇篇带月痕

求真理、写历史、扫乌云

直言纳谏

金刚不钩自销魂

愿做清道夫子

日日弹剑当歌

何惜此身心

回首当无愧

铁笔镌青春

该词系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伟群所作,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民国时代新闻记者歌

从清晨,到深宵,

努力工作,天将宵,

舆论的权威,要大众支持,

神圣的职业,我们自己珍好。

让无耻的家伙,去卖身投靠;

万万千千的读者,需要精神的面包。

今朝今夜,今夜今朝;

要闻、电讯,严重的消息太多了。

且莫骄矜帝王之冕,

我们举起“集纳”的旗手,

准备三千毛瑟,有笔也如刀。

深圳读书月主题词

甲骨文字开天地

竹简百家写春秋

长空雁过天有字

万里山河眼底收

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天下故事写在心头

书里藏着万年交

隔着年代也握手

太阳不老天不老

万卷长流水长流

人生风景何处寻

云在青天书在手

在路上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歌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跋涉者的足迹

年,在跨入而立之年之际,这本30万字的新闻作品自选集《冷眼·热血》为30岁的人生献了一份生日礼物。

作者荣登年第12期山西省政府《品牌》月刊封面人物,该刊同时还刊登了著名青年传记作家张树诚先生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铁肩”记者韩锡璋》。

年5月,陕西《时代人物》杂志对作者的报道。

年9月,云南省思茅撤区,新的普洱市成立。应云南省政府之邀,参加全国媒体走进云南普洱茶主产区采风活动。

年,在第8个中国记者节,被评为“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作者以《羞言抱负执着事业》为题,用近万字的篇幅自述了这几年在新闻园地的风雨途程和取得的成绩。

年5月21日,中国法官协会文化分会诗文社在太原揭牌。图为作者与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冯少勇合影。

年6月28日在太原法院文化建设信息调研暨新闻宣传工作会上发言。

年7月6日,全省晚报都市报行业报迎接十八大主题宣传总编辑座谈会在山西青年报社召开。时任山西市场导报副总编的作者在会上发言——原载年7月7日山西青年报。

年9月5日,在山西日报举办的新闻文化沙龙上,作者应邀向上级领导、业界大腕介绍交流了自己的从业经验。

年9月29日——10月1日全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作者作为名参会者中的8名代表作了发言。

年5月23-25日,在武汉参加由中国青年报、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五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图为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先生(左)与作者在一起。

年10月7日,韬园诗社建社93周年暨复社1周年“琴瑟年华”庆典专场上,作者与山西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作家、诗人张德恒先生在一起。

年10月11日-14日,参加全国百家社长总编走进广东中山采风活动暨党建工作会议。

倘有给山西市场导报文化副刊、太原法院文化周刊赐稿者可发这两个邮箱。如有特殊强调事宜,敬请附于稿后。

小张编辑

E-mail:

qq.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白癜风有妙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xxxbjj/1781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