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佳和传媒(和风编辑部)
1.耶稣诞生,决定中国使用的是哪一年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呢?
那还用说,自然是年。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是年吗?这年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从年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法,为全世界通用。公元纪年法就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元年。
比如现在是公元年,就是耶稣诞生年了;公元前就是耶稣出生前发生的事情;公元后就是耶稣出生后发生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第一千四百九十年。
2.耶稣诞生,决定了中国学校的第一课
利玛窦,汉语拼音的首创者
aoe……相信每个中国孩子入学的第一课便是汉语拼音。
可是,你知道吗?汉语拼音竟然也是来自天主教,来自那个两千年诞生的婴孩所创立的教会。
据历料记载,汉语拼音的发明人是明清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年,他最早采用拉丁文字母为汉字注音。也就是说,我国国语的发明人是一个外国人。这个发明不亚于我国的四大发明。
3.医院为什么是十字架的标志呢?
医院的十字形标志
多年来,因着耶稣的教导——照顾贫困生病的人,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不断按照祂的话去做去行。耶稣治愈瞎子、瘫子,抚摸麻风病人,照顾生病的人……
首创“护士”职业,照顾病人的南丁格尔
耶稣的榜样激发无数的人在世界各地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帮助,医院便是由教会开创。
医院
年,当教会被许可进入中国时,一批又一批传教士、神父、修士、修女来到中国,开始照顾贫苦病痛中的人们……
传教士与麻风病人,
严重传染的麻风病,可是他却那么亲切同她们在一起
医院带来了先进的医疗卫生观念和医疗诊治方法,推进了中国医疗机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凭借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术,特别是人道主义精神,医院赢得了中国百姓的信任。
传教士在为中国老百姓检查口腔,
这估计是这些穷苦大众唯一一次获得正规医疗的机会
据统计,年,在华医院共有所,小型诊所处。而这些救死扶伤的医院,都以十字架为标志。
中国人找传教士看病
随着医院在中国城乡的普及,十字架成为了一个“救死扶伤”的标志。生病了去找“挂十字架的地方”,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新的生活常识。
人们信赖这种医院。即使“文革”浩劫,也没有挪去这些布满中国城乡的十字标志,医院十字架的标志因此而保留至今。
20世纪初,医院有:
医院(创办,今医院);
云医院(年创办);
四医院(年创办);
医院(医院,年法国耶稣会神父创办);
医院(医院);
医院(今医院);
北桥普慈疗养院(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今医院。
天津天主教医院(年由方济各会创办,医院);
江西南医院(年创办);
广州孔好古神父医院;
东北建立了一所医院。
4.全世界最统一的休假日
星期制,起源于《圣经》。星期日是世界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而设立的节日,现今星期日是全世界最统一的休假日。
中国在民国才得以确立实行星期制,从此,我国劳动者在法律上才有了每周休息的权利。
5.耶稣诞生,带给中国文化和知识
复旦大学,原名震旦大学,教会建立
清朝的时候,学生们考科举,学习四书五经。为什么现在的学校和以前非常不同呢?
因为近代以来,教会便积极在中国各地创办大学,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是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同世界接轨。教会创办学校旨在使中国青少年,特别是贫民子弟,有进德修业的机会。
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这些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学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只是在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
著名的教会大学: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今日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辅仁大学(FuJenCatholicUniversity)年由罗马教廷创办,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年政府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正式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合并。
马相伯:天主教友
震旦大学——今日复旦大学:震旦各院系分别被并入了的复旦、华东师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院校。
天津工商学院——河北大学前身。
到年,天主教开办大专院校有所,培养民国各行各业诸多人才。
教会尤重视残疾人和平民教育,设立了多所盲人学校,聋哑学校。至于中小学,几乎凡有教堂处皆设小学,凡有主教公署处皆设中学或师范学校。据年统计,中国教会拥有学校所,中学学生人数为14万。本世纪三十年代大约50%的中国精英分子是由教会培养出来的。
6.那些老弱病残,谁在照料?
“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
修女同中国儿童在一起
孤儿院:
年,上海天主教土山湾孤儿院成立,先后收养孤儿人。“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土山湾孤儿院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孤儿院。
年全国有天主教孤儿院所。
年,在全国育婴堂达所,收养孤儿人,圣婴会收养婴儿5人。
孤儿院不仅为孤儿提供生活保障,而且对孤儿进行职业教育。在战乱年代,教堂往往是贫困老百姓的避难所。修女同孤儿们的合影
养老院:
年,全国天主教创办养老院37所。
年,发展到所。教会除从事日常慈善事业外,还致力于一些救灾济难工作。
年,华北五省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天主教派出70多位传教士赴灾区赈灾救济。
年华北遭遇大水,天主教会发起赈灾活动,筹集到20万元用于灾区重建工作。
7.抗日救国,教会更积极
矗立在大屠杀纪念馆南端的巨大的十字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个悲惨的时刻。
有很多人曾发问,为什么纪念馆的标志碑不是中国传统的墓碑形式呢,而是一个十字架,是不是有宗教原因呢?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给出了肯定的回复,“纪念碑确实应用了基督教元素,是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齐康院士精心设计的,但又有南京大屠杀的文化符号相融合,如上部被刻上南京大屠杀的6周时间,使外国人看得懂中国人也看得懂,便于对外传播。”
十字架,代表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对于年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亡灵来说,十字架亦寓意着安息,寓意着救赎,寓意着渴望和平!而对那些侵华的日本人和他们的后代来说,这十字架寓意着忏悔!深深的忏悔!
但我想,当年齐康院士设计这个十字架的时候,可能还有一层深深的感恩寓意,感谢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中国25万人民的基督徒,因为在他们每个人胸前,就有这样一个十字架...
雷鸣远神父
河北地区雷鸣远神父不仅在其创办的《益世报》宣传抗日救国,更于年60岁高龄亲自率领多人的教友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在太行山和中条山一带抢救伤兵,救济难民,教育失学儿童。救护伤员2万多人次,并在沦陷区掩护了大批中国难民。
因着雷神父在抗战期间毁家纾难,组织救护队救护伤兵,而获入祠忠烈祠的殊荣,且为唯一外藉人士分别在天津及台北忠烈祠都有牌位,以供人瞻仰、致敬和追思。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那位外国牧师,还有十二名烟花女子以及一个男童,为了拯救十三名女学生,牧师高举美国国旗,十二名烟花女子和那男童最后估计都死于非命。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
“……这一天正是日军进城的日子。任何人由于恐惧或受惊而逃跑,任何人天黑以后在街道或小巷被流动巡逻兵抓住,几乎都会被就地处决。而文雅的(日本)官员演说却宣称:唯一的宗旨是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向暴虐的中国政府宣战。简直令人作呕。”——贝德士
这是年第一篇对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目击记录,作者是金陵大学(教会学校)历史系美籍教授贝德士。12月15日,四名西方记者将这份记录带往上海。12月16日,最后一名西方记者离开南京,临走前他收到基督教南京青年会牧师费吴生的信函。记者以《美国传教士叙述的南京恐怖统治》为题,将信函内容发表在年12月22日的《纽约时报》上,成为最早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之一。
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大屠杀开始。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各国使馆纷纷撤侨,英美记者被迫撤离。南京成为与世隔绝的地狱。有22名基督徒自愿留在南京,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宣教士,另一些是信耶稣的教授、工程师等,他们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并想方设法把日军屠城真相送出重围,使日本政府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将大屠杀主要责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将校80余人撤换回国。在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难民营,还有2名基督徒保护了3万多难民。
在战争爆发前,许多中国人看到西方人时,都将其称为“洋鬼子”,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及其后,人们从内心里改变了这一称呼。他们将这些西方人称为之“活菩萨”、“守护神”。难民们说:“使南京的中国人免遭彻底毁灭的惟一原因,就是南京有为数不多的基督徒。”年2月17日,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为拉贝先生举行了告别茶会,当难民们得知拉贝要离开南京后,有两三千人跪在大草坪上大哭,恳求拉贝留下。也是在这巨大的灾难中,许多难民开始接触耶稣、相信基督教的民众逐渐增多。
“上海拉贝”饶家驹神父
为什么在日军穷凶极恶的情况下,南京的拉贝可以建立安全区,日本不敢闯入呢?因为之前,饶家驹神父首次创立了“安全区”这个概念,并在上海庇护了30万难民。
年12月19日,费吴生与贝德士、史密斯博士一起到金陵中学,看到一个姑娘正被三个日本兵和一个骑马的日本军官追赶,费吴生弟兄一把将姑娘推进自己的汽车,关上车门就向校门外开去。日本军官悍然横马挡在车前,但是马害怕汽车发动机声闪到一边,费吴生等人便开足马力飞驰而去。但更多时候,他们根本无力阻挡野蛮的烧杀淫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悲愤地将暴行如实记录。费吴生在年12月10日到年1月11日期间的日记,于年1月23日由德国人克勒格尔秘密带往上海,立即广为流传,引起中外舆论界震动。年6月2日,美国芝加哥《视野》杂志刊登了费吴生弟兄的日记。此文后来又经缩写,刊载在当时美国发行量极大的《读者文摘》。从年东京审判到今天,这些材料一直是指控日本军国主义罪责的铁证。
年1月23日,费吴生获准离开南京,他将一份胶片缝在驼毛大衣的衬里,带往上海。这份长达英尺、分为8卷的胶片,放映时间达分钟,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影像文献资料,由牧师约翰·马吉拍摄。费吴生和正在上海的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对影片进行了剪辑,并给影片的各部分加了英文标题。然后送交上海柯达公司制作了4份拷贝带到英、德、美国。
约翰·马吉:拍下南京大屠杀唯一影像资料
约翰·马吉牧师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他在耶鲁大学和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毕业后,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担任国际安全区总稽查。目睹日军暴行,马吉感到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痛苦”,他拿起了以前用于拍摄福音传播的贝尔牌16mm家用摄像机,医院一带拍摄纪录片。当时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马吉牧师在影片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7年11月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日方败诉。审判中有一件重要证据即是马吉拍摄的纪录片,画面中有当时才8岁的夏淑琴。她被日军连刺数刀昏死过去,待她醒来时全家9口有7人惨遭杀害,只有她和年仅4岁的妹妹侥幸生还。当年,夏淑琴和妹妹到难民区进行难民申报。她的悲惨遭遇引起了马吉的注意。马吉去了中华门内新路口5号——夏淑琴一家惨遭杀害的现场,用摄影机摄下惨状。70年后马吉拍下的证据为夏淑琴讨回公道。
马吉的记录片有4份拷贝。送到英国的拷贝,被传教士穆里尔·莱斯特姐妹带到了日本放映,但很快遭到禁止;年4月,拉贝回到德国柏林放映了马吉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也观看了这部片子,“盟友”日本的兽行令戈培尔都震惊,据说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的镜头时他还呕吐了好几次。
年,马吉牧师在匹兹堡去世。年8月,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从家中地下室里存放的父亲遗物中,找到了马吉牧师当年拍摄的胶片拷贝和使用的那台16mm摄影机。这成为南京大屠杀证据搜集史上一个里程碑。2年10月2日,大卫·马吉弟兄将摄影机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马吉牧师曾经传教的道胜堂教堂,现在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图书馆。年8月2日,南京市下关区政府特将其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
8.耶稣诞生,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地道站》里我们看到打更,因为是中国多年来的记时方式。
中国的第一块表,在明朝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从此中国有了标准的记时方式。
传教士在教中国孩童音乐,
可以看到很多是父母遗弃的盲童
1,2,3,4,5,6,7,daoruaimifasaolaxi,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竟然也是来自教会的传播……
在中国五千的文明里,音乐的发达也是我们的骄傲,但我们现在所沿用的记谱方式,确都是传教士给我们带进来了,如五线谱、四线谱和简谱。而我国固有的记谱方式——工尺谱,我们这一代人恐怕有很多人从未听说过。
音乐家的传教士徐日升著《律品正义》、详记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为中国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徐光启
土豆、西红柿、大葱等。这些蔬菜我们现在天天能够吃到,可这些蔬菜在我国明清之前是从未见过的,比如土豆,把它栽植成功的是明朝著名的农业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徐光启,他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徐光启编著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政全书》。此书被称为我国“四大农书”之一。
9.国宝熊猫竟然是神父发现的
“虽然我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万年了,还是感谢你来发现我”
憨态可掬,圆滚滚,胖乎乎的大熊猫,是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可是,你知道吗?国宝大熊猫竟然是外国神父发现的!
法国爱尔芒德·戴维神父(中文名谭卫道)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教。科学界承认,年4月1日,他在四川发现了中国国宝大熊猫,这一天,戴维见到了活体熊猫,对它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描述。
戴维神父照片
不仅如此,这位喜爱自然科学的神父,还发现了蝾螈、麋鹿和金丝猴等十多种动物以及65种鸟类、多种植物。
当年戴维神父发现麋鹿后将其运到欧洲,当麋鹿在几经战乱的中国绝迹后又被送回中国重新繁衍,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物种。
戴维神父年逝世,享年74岁。他前后12年在中国考察,历尽艰险,饱受磨难,多次闯入鬼门关,多次重病不起。而大自然也馈赠他无尽的宝藏。
戴维神父用自己独具慧眼的科学发现让全世界认识了富饶的中华大地。他以非凡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对中西科技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那些信仰耶稣的中国名人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圣经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怎样写的:
基督死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骇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接受教会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只有生命一世闲。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国父”孙中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所追求的基督信仰曾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灵性生命、革命追求及思想观念,并为他所追求的信仰做了美好的见证。
孙中山受信仰的影响,推广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女童裹脚陋习(之前教会已经开始宣传废止)。现在女孩子们能撒欢儿在大街上奔跑,要感谢诞生的小耶稣……
张学良晚年成为基督徒,曾作诗感恩言: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更多在中国教会的先贤:
汤若望神父
南怀仁神父任钦天监正制成的天文仪器,是17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铜铸天体仪;
卫匡国神父被公认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德理格神父被称为“西方音乐第一人”;
郎世宁修士被誉为“西方油画第一人”;
年,天主教耶稣会兴建上海徐家汇气象台,这是中国最早的气象台;
韩德神父在上海创办了自然博物馆。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传递友谊白癜风专家李从悠治疗白癜风时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bbfz/178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