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川饭店曾有一对姐妹花经理,姐姐名为朱端绶,妹妹名为朱惠,鲜为人知的是,姐妹两人曾是革命的“老板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朱端绶奉命来到上海的福兴字庄,协助“熊老板”从事地下工作,周总理郑重地说:“今后的老板娘就是朱端绶!”
周总理主持上海地下工作期间,朱端绶的工作十分繁忙,不仅需要烧饭和放哨,还要传递消息和救治伤员,为了寻找一个得力的助手,朱端绶便将乡下的妹妹叫到了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端绶跟随周总理来到重庆,并成为了《新华日报》的会计,朱慧则是赶赴延安,成为了《解放日报》的会计。
看着这对姐妹花如此为革命出力,周总理风趣地形容道:“这两人既是南北姐妹,又是南北会计,还是南北经理……”
一、理财管家、总理主婚
年,熊瑾玎在湖南长沙一个医生家庭出生,10岁时,熊瑾玎被送入私塾,开始接受传统的旧式思想和教育。
20岁时,熊瑾玎进入师范速成班,由此成为徐特立等人的学生,在校期间,熊瑾玎开始全面接受新思想。
学成毕业后,熊瑾玎先是来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后又转身进入学校做教员,因为做事认真仔细,熊瑾玎饱受周围人的称赞。
年,熊瑾玎转入长沙小学,从事为期5年的教员工作,在此期间,熊瑾玎不仅坚持阅读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还结识了毛主席和何叔衡等人,几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时事。
不久后,熊瑾玎又出任了湖南通俗教育馆的会计一职,负责创建报刊、并对其进行经营和销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
年,毛主席和蔡和森等人联合创办新民学会,受新思想感染的熊瑾玎毅然加入其中,因为年纪稍长且阅历丰富,办事老成的熊瑾玎时常在学会中负责筹款工作。
不仅如此,熊瑾玎从不与学会中言辞激进者争论,坚持主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并提出了“有钱才能办事”的口号。
年7月,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前夕,为了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熊瑾玎竭尽所能地筹措了2万元资金,确保了“一大”顺利召开。三年后,国民党已经改组完成,确立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方针,熊瑾玎由此加入国民党,成为长沙县的财务保管处长。
北伐战争时间,熊瑾玎凭借在国民党内部的职务便利,多次向工农协会提供资金援助,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
许克祥发动马日政变后,熊瑾玎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偷偷赶赴武汉,参加了共产党,开始了从事党内秘密工作之路。
年,湖北党委机关遭到破坏,在周总理的周密安排下,熊瑾玎由湖北转移到上海,出任了上海党中央机关会计一职。除了筹集和管理经费的工作之外,熊瑾玎还负责建立地下党人员与党中央的联络处,熊瑾玎由此化身为商人。
当时,熊瑾玎找到一处三室的房子,挂起了“福兴”字号的招牌,利用店铺作为掩护,熊瑾玎在敌人眼皮下从事联络工作。
凭借天赋异禀的经商头脑,福兴商号的生意十分兴隆,包含布匹、钱庄和印刷业务,熊瑾玎成了远近闻名的“熊老板”。
熊瑾玎将联络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又为党中央筹集了海量的资金,可是,熊瑾玎毕竟是独身一人,时间久了,难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心思缜密的周总理决定为熊瑾玎安排一位“老板娘”,20岁的湖南省委秘书朱端绶进入到了周总理的视野中。
当年的中秋节,熊瑾玎为党中央的同志准备了一桌酒席,趁着大家高兴之余,周总理打趣地说道:“你是我们革命的‘老板’,现在还缺个‘老板娘’,我看朱端绶同志非常适合!”
一旁的朱端绶听到周总理的话之后,害羞地涨红了脸,可是,此时的熊瑾玎已经42岁,朱端绶认为两人的年龄似乎有些不合。
为了打消朱端绶心中的顾虑,周总理连忙解释起来,声称熊瑾玎虽然年纪大,但是,革命的热情却十分高涨,而且熊瑾玎工作十分繁忙,身边也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
一番解释过后,周总理又继续补充道:“今天,我来为你们做个媒人,你嫁给熊老板怎么样?”
见周总理想要促成这门婚事,朱端绶决定接受这份姻缘,便朗声说道:“党需要我这样做,那我愿意当这个‘老板娘’!”
在接下来三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内部许多领导人都曾来到福兴商号开会,由于熊瑾玎夫妇心思十分缜密,在白色恐怖时期,这个秘密联系处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
二、经营报社、劳心劳力
为了建立更多的秘密联络点,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熊瑾玎夫妇又开设了三个酒店,两人一共经营着9家店铺。
如此庞大的生意还是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年4月,熊瑾玎在去给贺龙家人送运费的路上,因为叛徒出卖,被特务逮捕入狱。
熊瑾玎在狱中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家视死如归的气节,为了营救熊瑾玎夫妇,宋庆龄多次出面协调,最终,迫使租界政府释放了朱端绶。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章士钊等人极力周旋,被关押了4年的熊瑾玎才被释放。
出狱后的第二年,周总理任命熊瑾玎为《新华日报》的总经理,负责为报社筹措物资和经费,熊瑾玎再次身负重任。
日军进军到武汉之际,为了保证《新华日报》不停产,党中央决定将将报社迁往重庆,熊瑾玎率先迁往重庆布置相关工作。
熊瑾玎仅用一天的时间,便完成了筹备工作,报社迁往重庆的当天,就发表了新一期文章,成为中国制造业史上的奇迹。
在国民党政府眼皮底下发表文章,自然要经受许多阻碍,除了特务机关百般阻挠之外,日军的轰炸,也对《新华日报》发刊造成了影响。
为了尽早让报社复刊,熊瑾玎日夜不停地奔走联系,建立了一排平房,完成了复刊的艰巨任务。然而,国民党当局依旧将《新华日报》看作是洪水猛兽,停发了《新华日报》的经费的同时,还处处设置阻碍和破坏。
由于国民党特务机关限制了《新华日报》采购纸张的渠道,熊瑾玎只能四处结识和游说一些造纸厂的经理。
经过熊瑾玎的努力奔走,一位梁山县本地人决定开设造纸厂,熊瑾玎随即命人前往梁山县,与这位本地人联合创办造纸厂。
熊瑾玎善于交友,并且有异于常人的经营天赋,仅仅用了几个月,熊瑾玎就为《新华日报》解决了纸张短缺的难题。
熊瑾玎开设的造纸厂,不仅能满足党内成员读书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还能为其他报社供应纸张,这位党组织筹措了不少资金。
令人发笑的是,有一次,国民党的党报《中央日报》面临纸张匮乏的困境,该报社一位张姓经理只得开口向熊瑾玎求要纸张。
熊瑾玎慷慨解囊,将纸张借给了这位张姓经理,而且,到归还日期时,熊瑾玎也没有索要纸张,这令张姓经理很是感动。
利用与张姓经理的交情,熊瑾玎委托《中央日报》相关机构为《新华日报》代铸了一套标题字,这令国民党一些领导人感到气愤。
《新华日报》办得越来越好,成为我党最有力的斗争和舆论工具,熊瑾玎得当的经营方式,使得《新华日报》满足了周总理提出的要求。
年,皖南事件爆发,国民党反动势力再度对《新华日报》进行打击,诸如周总理的题词等爱国文章,均被国民党扣押。
除此之外,国民党军队还断绝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一切供应,《新华日报》的资金供应再次出现困难。
为了改变资金短缺的处境,熊瑾玎找到了开设酒厂的任宗德,并派遣地下党员到酒厂工作,让酒厂的收益有了很大提升。
任宗德为了回馈熊瑾玎,一直私下里为《新华日报》提供资金援助,熊瑾玎又如法炮制,说服了许多厂家为报社提供资金。
熊瑾玎出手大方,结交了许多好友,就连国民党下辖的银行,都暗中出钱帮助《新华日报》,熊瑾玎劳心劳力地筹集资金,为《新华日报》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党中央的许多经费支出,包括学生求学、异地工作和地下党员生活费用,都是由熊瑾玎负责的,对外,他是“熊老板”,而对内,则是我党出色的红色王牌特工。
熊瑾玎还指导经理部工作人员如何开拓业务、筹措资金,这使得报社的收入显著增加,最多时可为所有工作人员发放工资。
三、高风亮节、总理祝寿
在熊瑾玎的运筹之下,《新华日报》不仅没有停刊,反而在市场上名声鹊起,甚至可以与《大公报》并驾齐驱。
即使在全面抗战的形势下,《新华日报》仍有五万用户订购量,全面超越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扫荡报》,就连每天上街叫卖的报童,都以“新华扫荡中央”的口号叫卖。
熊瑾玎既让《新华日报》突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又为党组织筹措了数不清的资金,无愧于“红色管家”之称。
然而,就是这样执掌财政大权的人,家中却一贫如洗,在做党内“红色管家”的十几年中,熊瑾玎从未动用过一分钱。
在熊瑾玎的女儿半岁时,因为感冒而导致了肺炎,身体一直发烧抽搐,熊瑾玎夫妇二人担医院。而医院的医生坚持要10块大洋,才愿意为病重的孩子诊治,熊瑾玎夫妇二人却没有任何存款,难以拿出这笔高额的费用。
作为党内的红色管家,熊瑾玎完全可以支取党内经费,但是,夫妇二人并没有这么做,只是伤心地抱着孩子返回了家中。
不过,熊瑾玎终究是要为自己的“高风亮节”付出“代价”,夫妇二人刚返回家中,不满一岁的孩子就死在了朱端绶的怀中。
熊瑾玎为党组织争取了很多财源,但是,他仍提倡勤俭节约,用废旧的报纸糊窗,用多余的空地种菜,用自己的存款来创办托儿所。就对待报社的同志而言,熊瑾玎更是给予了这些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了能让报社的同志安心休息,熊瑾玎特意出资修建了员工宿舍,并悉心地为这些同志准备饭食和药品。
曾有一位在报社工作的同志回忆道:“大家口中的熊老板,是一位亲切的老人,我们有什么困难,他都会耐心解决……”
所有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同志,都对熊瑾玎赞誉有加,大家都一致认为:“当年,报社里可以缺少任何一个人,但是唯独不能缺少熊老板,没有他,《新华日报》早就被国民党扼杀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熊瑾玎的年事已高,党中央决定委派他从事一些轻松的工作,熊瑾玎由此成为红十字会的副会长。
作为党内有名的功臣,熊瑾玎虽然职位不高,却备受中央领导尊敬,毛主席曾三次邀请熊瑾玎到中南海的家中做客,周总理更是与熊瑾玎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
年,熊瑾玎过八十大寿之际,儿孙们都聚集在屋内,准备给寿星熊瑾玎拜寿,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
工作人员接完电话后,告知朱端绶周总理要来贺寿,熊瑾玎一家人开心得合不拢嘴,朱端绶立即为周总理准备喜欢的菜肴。
然而,周总理每天都日理万机,一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熊瑾玎的住处,朱端绶听到门铃声响起后,急忙跑到屋外。
当朱端绶打开大门时,惊喜地发现周总理站在门口处,手中还提着两瓶绍兴的花雕酒,朱端绶热情地邀请周总理进屋。刚走进屋内,周总理就开口向曾经的“熊老板”祝寿,一番寒暄过后,两人面对面坐了下来,谈论一起经历过的往事。
随着众人的欢声笑语,周总理举杯向酒席上的所有人表示祝贺,说完贺词之后,周总理便起身准备离开。
朱端绶随即起身相送,走到大门口时,朱端绶还期待地说:“总理,年是您的八十大寿,届时我一定要准备几道菜,为总理贺寿,您看怎么样?”周总理微笑着答应了朱端绶的好意。
遗憾的是,年1月,周总理因病去世,朱端绶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