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考成果搬上B站发布新时代科普事业的启

年6月21日,哔哩哔哩(简称B站)联合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国首届“南极科普日”直播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国内网络平第一次独家连线南极中山站进行直播,同时还首次发布了中国科考队的一系列科研进展和珍贵画面。

6月21日北半球的夏至日,同时也是南极洲最重大的节日——仲冬节。这天过后,南极的黑夜将与日递减,寓意最黑暗、最难熬时期终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它并非官方节日,只是各国考察队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天举行欢庆活动,约定俗成。

可以说,仲冬节是南极洲、“南极人”的专属节日,鲜为外界所知。即便在这个便捷的时代,南极依然是有些与世隔绝的空间。

所以南极科考队和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B站的结合,让人颇感意外。事实上,这场直播中还有许多的“首次”和“最”——

我国首个国产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登上南极大陆;

中国史上首次两艘破冰船同时作业,为规模之最;

在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人迹罕至的海域首次进行中层鱼采样,获取多尾南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标本,其中至少17种鱼是我国南极科考首次获得;

同时,科考队还进行了海底沉积物采样,获取了18米长的海底沉积物柱状样本,打破我国历次南极科考柱状样采集长度纪录,对科学家研究南极和地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选择与B站合作直播并发布科研成果,其实并不违和。

众所周知,近两年B站开启了“泛知识化”的破圈之路。在B站,学习类内容根本上是由网友的兴趣驱动起来的,如年,在外界对B站普遍认知还停留在ACG网站时,科技区就诞生了。

科技是正经的“三次元内容”,这件事并非纯官方推动,而是当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到需要科技内容时,反向推动UP主生产相关视频而造就的内容分区。

经过多年耕耘,一批原创知识型up主如“罗翔说刑法”“芳斯塔芙”诞生并深受年轻人欢迎。而中国历史研究院、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普中国、我们的太空等权威机构入驻,也让B站形成了专业研究机构、职业研究员、兴趣爱好博主三个维度共同发力的科普传播矩阵。

B站用户的学习意愿强烈、知识生产者内容扎实有趣,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学习氛围。这是这场活动可以在B站上举办的根本原因。

回到活动本身,活动的策划也很亮眼,体现了B站、年轻人的审美和行为特点。

如在连线南极中山站时,话题不仅限于日常工作的科普这种常规内容,还拓展到南极科考队员对家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等话题,调动弹幕的积极性。还限于植入极光实录画面,主持人号召大家许愿,结果真就有许多弹幕刷“祝我考上复旦”“祝我找到女朋友”等等。

同时还植入了B站网友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元素,通过纪录片形式,立体的介绍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生态环境。

B站上流行一句俗语,叫做“要素过多”,你可以在许多不同种类的视频中看到这句话,主要用来形容一部作品受欢迎的元素很多,反过来,其实可以推导出,B站作为一家拥有多个文化圈层的文化社区,所蕴含的“要素”过多。

这些要素,可以视为科普内容传播的抓手。

比如为此次直播做预热支持的、来自不同领域的B站UP主,其中受众较为精准、符合科普内容的是知名生物类科普UP主龙女之声。预热视频中,他选取了那些长相憨厚、用脂肪御寒的动物作为切入点,制作了视频《一剪寒梅满身膘膘》。

为了突出企鹅先囤积脂肪在发育生殖能力的特性,用人类——知名影星莱昂纳多——做对比,“哺乳动物一般县具有繁殖能力,体型还需要花一段时间再上去”。

一般人甚至一般平台上的创作者,很难将生物这种冷门领域与影视内容、时下的流行元素联系到一起,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属于B站的专有特征和优势,也是使得一直高高在上的科普内容可以接地气的机制性保障。

而且不同圈层的UP主可以有效使某个垂直领域内的内容被更广泛的文化圈层所注意到。

这次直播的主持人,包括一位女性新华社出镜记者以及一位美食UP主沐上,双方风格不同,对应的受众也不同。沐上作为美食UP主,可以有效引导美食圈的受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rc/1784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