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一场广袤大地上的文化行走中国青年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59077.html

旧州古镇鸟瞰郭红松据《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书插图绘制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三、四卷阮仪三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日前,由我主编的新作《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三、四卷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该系列的前两卷7年前出版,是我带领弟子们走遍了中国个古城(镇/村)而形成的调研合集。现在7年过去,卷三、卷四又汇集了第二批个古城(镇/村)。

这四卷所记录的共个古城、古镇、古村,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文化的遗珠。它们在广袤的田野上,在鲜为人知的角落里,安静而完好地保存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基因。因此,这四卷调研,加上0多张实景照片,是探访,是记录,也是致敬。

踏察

对这些古城、古镇、古村的调研,我常称之为“踏察”。因为我们不是走马看花地到访一地,拍几张照片之后就匆匆离去,而是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以专业技能记录它们的文化特色、生存状态,溯清它们的源与流。

每到一地,我们便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向规划城建部门收集地形图、城镇平面图等权威资料。我们还找当地老乡交谈,核证史实。除了拍摄真实的场景照片,我们还需要记录古城、古镇、古村的基本概况,包含地理区位、环境与选址、行政归属、主要特点和突出风貌描述等信息。除此之外,记述它们的建制沿革与发展简史、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描绘它们的总体格局与街巷体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与其他古迹分布及特点,公共空间节点(如桥梁、广场、河边、城楼等),有特色的景观和重要遗址;梳理当地的文化特征与民俗风情,如地方文化传统、重要民俗节庆仪式、历史名人轶事、居民日常生活状况甚至地方文化或曲艺等信息。最后,我们要做的是,对古城、古镇、古村现状特征与保护价值作出评定,提出保护的策略与发展的建议。

我们在一个地方的工作,通常分两部分进行:现场实地踏勘约10-15天,收集一手资料;回沪后进行整理工作,包括文献查阅、资料分析、图片整理与绘制成果的汇总。

我们将每一城、每一镇、每一村的调研结果,撰写成文档,供《城市规划》杂志的“遗珠拾粹”栏目刊用,作为基础资料留存,与此同时,提供给各省、市、县级等地方政府,为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管理提供依据。我觉得幸运的是,我们调研过的许多古城、古镇、古村及历史街区,在当地相关部门协同下,申报成为国家级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对它们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初心

如此细致地探察古城、古镇、古村,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为何要几十年坚持下来,做同一件事情呢?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我就调查了一些历史古城,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有特点的古城镇,于是专门进行了一些踏勘。这些成果,当时在同济大学城规教研室编辑出版的《城市规划资料汇编》上以“城市志”的栏目发表,得到好几位老专家的赞赏。同济的陈从周、董鉴泓两位教授,北京的郑孝燮先生等,都鼓励我要坚持下去。当时我把这个事只当学术研究的事来做。但进入到9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有了大规模建设,那些现代公路、铁路一通,这些城镇和街区很快被拆掉了,拆毁的速度之快和破坏的手段之野蛮令人心惊。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平遥,但和平遥相仿的历史古城如太谷、介休、忻城等就未能保住。在江南水乡,我们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西塘等江南六镇,而周边几十座同样具有秀美风光的水乡古镇却未能保住。我们在做这些城镇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时,强烈地感受到,大多数人不认识这些古镇的价值,当然更无心谈保护。我觉得,我们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保护它们。而保护的前提,是先要发现它们。从那时起,我就继续了这种调研踏勘。

大学里有暑假,我就每年组织学生,利用这段较长的日子,到一些城镇或村落去调研,去发掘、发现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或村落,并要求他们认真按要求写出调研报告。在我带研究生的时期,这种调查,成为指定的一项必修课程。

现如今,关于乡村振兴的话题,是大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nr/1789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