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 影响及银行应对策略分析
09年7月
摘要
一、美国视角: 主要诉求及达成情况
、美国对中国 并非主要基于意识形态或者直接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近年来美国不仅仅只针对中国发起 ,对全球主要国家(欧盟、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均发起过 。纵观美国对各国 的意图,美国寻求的是全球战略利益和全球战略平衡,而非只为遏制某一个国家。
、美国发动 主要诉求总结:美方的核心诉求主要在实现“美国优先”理念,缩小贸易逆差,迫使他国开放市场(减少非关税壁垒等),加强知识产权,取消强制性技术转移,要求他国停止补贴先进制造业,寻求制造业回流和重新崛起、降低本国失业率、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以及贸易协议执行的具体机制等方面。
以贸易逆差为例,美国对主要国家均存在较大金额贸易逆差,08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加了.5%至60亿美元,创下0年新高。因此,客观来讲,美国通过 寻求缩小贸易逆差的直接诉求存在现实需求和一定的合理性。
3、美国发动 的主要诉求中,大部分诉求均没有达成或收效甚少,少部分诉求达成或者阶段性达成。
A、未达成
()降低贸易逆差的目的并没有达成,相反逆差在09年季度继续扩大。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不降反升,而进口却下降,顺差同比扩大。中美贸易顺差有所扩大,是中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双边经济互补性的一种体现,不是通过人为干涉可以轻易改变的。
()美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多数关税并非由中国企业支付,而是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根据科斯理论,加征关税后,买方和卖方将根据需求重新进行价格谈判,最终需求更大的一方将承担更多的关税,也即谁更想促成这笔交易,谁将承担更多关税。由于我国出口美国的多数产品在美国一时没有合适替代品,整体看,进口企业有着更大的进口需求,而出口企业也由于长期以来的竞争,利润率已经很低甚至接近生存极限,通过自己承担关税来进行零利润或者亏损销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出口商将通过加价方式将大部分税负转移给消费者,最终美国企业及消费者支付了主要的关税,目前实际情况也如此。美国的产业、企业及消费者为更多的关税买单,其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将提高。
(3)美国通过发起 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引导制造业回流也没有达成预期效果。全球贸易形成当今格局自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各国人力结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产业政策等等因素。美国没有足够数量的制造业工人和人才、本土也没有足够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将相关产业链通过非市场化手段转移到美国本土,达不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以富士康为例,其去年在美国建立生产线,一年之后又因没有招聘到足够数量且合格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本土也没有足够的产业上下游配套,不得已又全部撤出美国。
(4)美国通过 寻求更加公平的贸易条件也没有全部达成,直接换来的是全球普遍反对和各国对其的关税升级,最终使其自身面对的贸易环境逐步恶化。同时,美国不允许他国对相关行业进行补贴,而自己却对农业等行业进行超过50亿美元的高额补贴,其做法已然违反贸易规则。
B、已达成(或阶段性达成)
()市场准入等目标阶段性达成。美国通过 寻求他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开放等方面达到一定效果。我国承诺在相关方面进行立法和改革,同时加快执行进度,美国和墨西哥也已达成新的移民协议。
()政治目标达成。通过对其他国家实行强硬的政策包括发动 、新移民政策、退出多个国际协议等,渲染民族主义,倡导“美国优先”的说法和做法,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使得美国国民和政党对内更加团结,也为特朗普赢得较多民意和两院支持,为其连任打下基础。
(3)经济发展目标达成。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GDP增速依然保持高位震荡,失业率保持低位震荡,股市震荡后继续创新高。整体看 对其自身经济发展负面影响不大,因其经济主要靠消费和私人投资等拉动。
特朗普上台以后所实施包括 在内的一套“美国优先”组合拳,虽然很多行为超出外界预料,但实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国人对经济发展的良好心理预期和自信。同时,叠加美国较强的消费韧性、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政府不断呼吁将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美联储也表示将采取恰当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等,从心理层面对美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
4、由于 暂时并没有全部解决美国的主要诉求,因此,中美 将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博弈的过程, 还将持续存在和反复发生,需做好长期应对。
二、中国视角: 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产业的影响
(一)对经济影响:对GDP及出口有负面影响,总体有限
、 对我国经济发展及进出口贸易影响总体有限。亿美元约占我国08年GDP的.9%,约占08年出口总额的0.5%,总体比重不大。考虑到征税以来人民币贬值近0%,贬值后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增加量可抵消一部分加税带来的出口降低的影响。
据相关估算,如维持目前亿美元商品征收5%关税,将使出口增速下降.05%~.9%,实际GDP增速下降0.9%~0.37%。如继续对剩余亿美元商品征5%关税,将使出口增速下降4.0%~8.03%,实际GDP增速下降0.66%~.3%。
、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不降反升,而进口却下降,顺差同比扩大。 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没有下降,而是继续保持增长,顺差继续扩大,主要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产品是美国买家无法轻易更换的,消费弹性较小。
09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量同比有所下滑,被征税产品下滑幅度超过未征税产品。如果美国对剩余的进口商品加税,则对于中国这个领域的出口来说负面影响更大,主要包括包括手机、笔电类产品,但预测继续加征的概率不大。
09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速超预期下行。预计随着中美谈判前景的向好,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有望恢复,但受到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制造业的低迷发展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放缓趋势,09年对外贸易出口外需压力加大。
3、 短期导致人民币贬值,但长期看面临潜在的被迫升值压力。 使人民币需要更加具有弹性才能稳定进出口贸易。而从长远看,人民币存在潜在的被迫升值压力。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目前人民币存在升值空间和压力,美国也一直希望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从70年代以来日美 期间的汇率变化来看,7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加剧以来,日元总体呈现升值趋势。
4、中美经贸摩擦对资本市场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程度是可控的。
(二)对产业的“挤出(溢出)效应”分析
、 涉及的行业影响不一,但影响程度总体可控。如未来 继续升级,将对我国机电等电子元器件、通信、计算机、手机、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以及汽车零部件、服装纺织、家具、玩具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对工程机械、医疗、家电、钢铁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而对农业、稀土等行业形成利好。
对于华为、中兴、福建晋华、中航子公司等受美国技术制裁的企业来讲,未来其来自美国的供应商占比和进口占比将一定会开始下降,来自国产或者其他国家的进口占比将逐步提高,美方在相关产业链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小,而一旦美企被挤出供应商名单,其想再进来几乎不可能。
因此,从长期来看,上述受负面影响的行业或者企业,未来有望在国内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的背景下,实现加速国产化和产业升级,长远看属于行业利好。
、 及高科技领域制裁,可能导致产业向外转移,整体将利好东南亚、东盟、拉美、欧洲、印度、加拿大等区域。而产业链转移,反过来也可以缓冲对我国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大部分国际化企业可通过扩大国外子公司产量或者进行转口贸易方式规避关税。
从区域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庆、成都、江苏、广东、浙江等地的制造和对外贸易类企业更多,受冲击可能更大。
3、短期受负面影响行业长期将有望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升级。美国曾经对贸易顺差的日本、韩国进行过制裁,从长期结果看,这些国家都加速了产业升级。因此,中国也能利用 刺激与鼓励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逐渐摆脱对美国在汽车、航天,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依赖。
4、境内并购以及赴欧(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行为将呈现上升的趋势。基于在美投资的种种限制,中国资本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ls/178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