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电一舆论监督记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上

舆论监督:记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上)

——以从业30多年的新闻实践为例

庄电一

摘要:传播信息、记录变迁、反映时代,固然是记者的责任,而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更是记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作者回顾从业30年成功进行舆论监督的实践,总结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6条经验和6点体会,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舆论监督;记者使命;管闲事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1--07

舆论监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方面更是负有特殊使命。如果一个记者只能一般性地记录、机械性地照抄、简单地模仿、浅薄地重复、人云亦云地起哄,只会歌功颂德,不能正视现实,不敢触及矛盾,不敢揭露真相,不敢分析问题,不敢批评监督,那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也是不称职的,至少是浅薄的、片面的、有欠缺的。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是记者的四种角色定位,也是记者的历史使命,这其中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更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业30多年,笔者在传播党的主张、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记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变迁的同时,在纠正错误倾向、推动文明进步、伸张社会正义等方面主动作为,管了许多没人让管、似乎也没有必要管的“闲事”,在无人授权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当上了“不管部部长”。

一、在大是大非面前,记者不但要有鲜明的立场,而且要通过扎实和富有说服力的报道施加积极的影响

什么是大事?就是具有普遍性、全局性、倾向性,影响也非同一般的事。对于一名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也不参与重大事务的记者来说,不一定能掌握国家大政方针,也不一定能了解决策内情,所以能“插上嘴”的事物并不多,但这不等于记者在这方面就无所作为,当一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出让土地、减免税收等方面相互攀比,甚至酿成一场没有硝烟的优惠政策大战。笔者注意到有的优惠政策存在问题,其中有的超越地方权限,有的损害全局利益,有的是脱离实际乱开口子,有的是寅吃卯粮提前透支,有的甚至是以邻为壑、挖人墙角。如此滥施优惠政策,不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甚至干扰国家的大政方针,破坏法规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此,笔者相继发表了《不能都伸手要“倾斜政策”》《刹刹乱订优惠政策风》《优惠政策大战可以休矣!》等旗帜鲜明的文章。此后,又写了《清理优惠政策,维护全局利益》《注意“只给政策不给钱”的背后》,以进一步表明观点。关于优惠政策的问题,笔者不仅开了“第一腔”,而且连续开了许多“腔”。应该说,对制订、执行这些优惠政策“说三道四”,是需要一定胆量的。

说有一点胆量,并不是说自己是个“愣头青”,对任何事都敢说敢管,因为没有谁授予自己“尚方宝剑”,也没有火眼金睛,捅出乱子也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笔者从来没有意气用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

最早是在年,笔者入住同心县县委招待所,突然被服务员下了“逐客令”,说有位“大人物”中午要来这里休息。笔者当时感到诧异:“大人物”要来,有高档房间,何以要驱赶所有宾客?笔者腾退了房间,并没有离开招待所。中午吃饭时,“大人物”一行从高档餐厅走出,便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大人物”从北京出来时只带了一名秘书,但经过层层陪同,到此已滚成大“雪球”了:有26人陪同。层层陪同,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能不能写?毕竟,这事涉及“大人物”,虽然此事不能由他负责,但如果是他怪罪下来,可就有大麻烦了。再说,就算写出来,报社敢不敢登,还是个问题。虽然如此,一种责任感还是驱使笔者动了笔。出乎意料,《这样“滚雪球”怎么得了!》,不仅在《光明日报》登出来了,而且登在了头版。

领导人的讲话稿该由谁写?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敏感的问题,也是不能轻易触及的问题。一位干事炫耀他为某省级领导写讲话稿的得意神态驱使笔者写出了《领导人的讲话稿该由谁写?》。10年后,笔者又发表了《这些讲话稿怎么有点八股味儿?》(见报标题为《不该有八股味》)。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jj/1784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