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消息报 >> 新消息报简介 >> 那年,今日

那年,今日

年10月1日

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国庆阅兵。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主要事件

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政府机关,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事件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下午2时,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及在京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会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议程如下:一、毛泽东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就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二、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三、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四、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会后,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成员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午门前下车,沿天安门东西两侧梯道登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修葺一新的天安门城楼,挂着大幅横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旁标语分别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苏联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团全体成员应邀到专门搭建的观礼台,观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偕副主席、委员及在京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阅兵式。朱德乘车检阅由1.9万名官兵组成的受阅部队后,回到城楼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继续前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宣读完命令,阅兵分列式开始,受阅部队海军代表队、步兵、战车、炮兵、骑兵等方队,以八一军旗为先导,分列由东向西经过天安门。人民解放军的17架飞机编队飞过广场上空。阅兵式持续三小时,随后举行群众游行,至晚九时二十五分结束。入夜,天安门广场上空燃放了烟火,群众狂欢活动开始。同一天,已解放的各大中城市也分别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公函形式向各国政府送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表示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公函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这封公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外国使馆向其政府发出的第一份外交文件。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社论。社论指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现在,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地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周围,不折不扣地执行共同纲领和大会其他决议,使它们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是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忠实地履行这些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人民的意志得以迅速地而又有步骤地成为国家的现实;是协助政府,把革命进行到底,肃清公开的和隐藏的反革命残余力量,治愈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经济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巩固国防,使新中国富强起来;是爱护新生的祖国,加强人民民主政府的力量,和以苏联为首的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以保障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果实,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自由。

西藏十世班禅致电毛泽东等,拥护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解放军青海省军区在西宁成立。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

苏联各报、通讯社刊载播发新华社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和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消息,以及新华社的《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社论全文。《真理报》与《消息报》均以整版刊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总纲领。

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其任务是:一、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二、直接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内和对国外(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的广播;三、普及人民广播事业;四、指导和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五、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领导和管理所在地方的广播事业和广播工业。年2月18日新闻总署撤销以后,中央广播事业局由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持续6个半小时转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实况,英语和日语节目分别向国外广播。全国各解放区的广播电台同时联播庆祝大会实况。

阅兵仪式

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江西赣州去了。中央任命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阅兵总指挥。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从整修天安门会场、树立旗杆、组织群众、准备鸣放礼炮焰火,特别是训练受阅部队,以及布置保卫会场安全等,都要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完成。

开国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内潜伏特务难以一下肃清,而且国民党飞机还会来袭扰。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B-24型轰炸机轰炸南苑,投弹30枚,毁伤我飞机4架,房屋间,死伤24人,因此聂荣臻一直十分重视防空问题。我们空军还未正式组建。军委有一个航空局,专门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担任北平防空。聂荣臻考虑很细,下令万一敌机前来,在场人员一定要原地不动,不能乱跑,听从指挥;对受阅的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当然这一切是在中央领导之下进行的,周恩来常常具体过问。如10月1日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如何从中南海开到天安门下,周恩来带罗瑞卿都曾亲去检查。

庆典前中央人民政府举行首次会议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委员有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毛泽东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义勇军进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五星红旗。散会时天已经很晚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0月1日下午二时在勤政殿召开。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即,选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会议还宣布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通知各外国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会议开完,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后下车登楼,下午三时庆典准时开始。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会场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的会场。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惟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讲话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主席那句震古铄今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这句话,并不是毛泽东在天安门楼上讲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协开幕词中讲的。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篇文章已收入《毛泽东文集》。

还可提及的是升国旗、鸣礼炮。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正在礼炮轰鸣时,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朱总司令下达总部命令

毛主席宣读完公告后,阅兵开始。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首先由聂荣臻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因为当时华南的两广海南、华东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贵州、云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虽宣布和平起义,解放军尚未到达迪化(乌鲁木齐),更不要说还有台湾,所以朱总司令的命令是有针对性的。命令宣布后,进行分列式。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空军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共14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前后历时3小时。

难忘的群众大游行

整个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楼上的灯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红橙色的灯,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电虹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是灯的海洋。

等到八点多钟,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才在华北大学之后行动。队伍慢慢走近金水桥,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岁”、“万岁”的声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应华大同学的欢呼。我们紧跟着走过金水桥,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时才见到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躯,他不戴帽子,挥动着手用湖南口音高呼“万岁”,有时还喊“同志们万岁”,这时我们都感到毛主席看见我们了,口号喊得更为起劲,血都要沸腾了。我们还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们猜一定是宋庆龄副主席。我们把手举到头顶鼓掌,主席台的领导人也鼓掌,人民的领袖们真是和我们心连心。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战役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毛泽东无疑是最大赢家。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毛泽东并非“全胜”,他自己也否认“战无不胜”的颂词,说自己多次败走麦城,其中主要的有五次:长沙战役、水口战役、高兴圩战斗、土城战斗、茅台战斗。

长沙战役:火牛阵失败

中共年夏天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在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抵达长沙前,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已进行了第一次长沙战役,那次战役一度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下长沙,但很快又被夺回去,而且红军损失惨重。现在要第二次攻打长沙,更非易事。朱毛两人年8月24日下达了红军分三路向长沙推进的命令。进抵长沙近郊后,红军从情报中获悉,长沙国民党守军有六个师一个旅,共31个团,又有坚固的工事,与红军相比,占明显优势。

毛泽东本想诱使守军离开工事,再行攻击,但是没有成功。他遂于9月1日晚发出第二天发动总攻的命令。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甚至采用了古老的“火牛阵”,驱赶牛群来冲破守军设下的电网障碍,没有奏效。红军多次冲击,损兵折将,都未能突破防线。此时,长沙附近的国民党援兵已到达湘潭一带,红军只好撤退。

水口战役:打赢了的败仗

中共临时中央年6月命令红军消灭进入江西境内的国民党广东军团(粤军),占领梅岭关,随后再沿江北上。红一军团7月初控制了梅岭关要隘后,粤军即由韶关、信丰兼程赶赴广东南雄,意图与北面国民党军合击红军。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将领决定集中一、三、五三个军团,同时进攻正在进行南北合围的国民党两路军队。

红五军团7月8日凌晨向南雄县境内的水口方向开进,与国民党军两个团开战。次日,粤军八个团的援军抵达水口战场,国民党军力量增至十个团。红军对此却并知晓,红五军团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击,结果伤亡很大,直至红军独立第三、六两师到达,才稳住战局。红军主力两天后到达水口,国民党军队退入南雄,战役结束。

水口战役从最终结局来看,红军是胜利了,但毛泽东认为那是一次“打赢了的败仗”,他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

高兴圩战斗:损失两个师长

高兴圩战斗是红军在第三次反击国民党军队包围作战中的一次战斗。毛泽东、朱德年9月7日指挥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红四军、红三十五军向高兴圩发起攻击。两天的战斗过后,国民党军伤亡余人,红军伤亡余人。国民党军占据的地形比红军有利,红军不仅地势不利,兵力也不够集中,而且此前徒步涉水过高兴圩以西河流时,遭遇了攻击,损失较大。

红军久攻不下高兴圩,兵力渐减,就撤出了战斗。高兴圩之战,红军损失了两个师长,即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邹平。

土城战斗:情报失误

红军在年1月的中共遵义会议后,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见那一带道路两边都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国民党川军郭勋祺的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埋伏兵力将之围歼,这样红军下一步的北渡长江就无后顾之忧了。这场战斗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

战斗在1月28日打响后,郭勋祺的川军中埋伏遭到重创。但几个小时激战,川军战斗力丝毫减弱的势头,川军的后续部队又迅速赶到。红军总部立刻派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前增援,朱德总司令在前线指挥。原已北上进攻赤水城的红一军团也回师增援,方才稳住了红军的阵地,但这一仗最终没能消灭土城附近的川军。

红军后来从俘获的川军士兵处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郭勋祺的川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

茅台战斗:寡不敌众

茅台战斗发生在红军二渡赤水后。红军主力年3月进军茅台以南,但是国民党有三个师的兵力,附近又有援兵。红军败退,并于第二天第三次度过赤水继续长征。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xxxbjj/1783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