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7日,“环球时报年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行。本届年会共邀请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舆论界的百余位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出席。留下他们对年的思考和对年的展望。
今年环球时报年会的主题是“世界深陷窘境,中国加快转型”。
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杨锐主持。9点钟,胡锡进做了简短而有力的致辞,总结了年,并展望了年。赵可铭上将做主旨演讲,对当下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台海局势以及中国崛起战略做了阐述。
第一轮主题是世界政治能否走出民粹困局。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则王缉思认为,民粹主义是世界上各国政治、经济危机引起的。民粹主义有道德上的合理性,有政治上的颠覆性。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教授认为,现在的民粹主义不同于草根时代的民粹主义,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后原来主流社群被边缘化之后产生的不满情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认为,美国的右派民粹主义就是麦卡锡运动,煽动草根阶层冲击精英阶层,还有黑豹党运动。特朗普没有用接头政治去冲击民主选举,是民主的胜利,是民主派的失败。特朗普在选举资金上,在媒体操控上,都是处于劣势的,但他在民主选举程序中还是获胜了。特朗普当选冲击了美国的左派和右派。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不同意特朗普的当选是民粹主义的胜利。特朗普反对精英,因为精英阶层的全球化造成美国产业的空洞化,带来美国经济上的危机,美国右翼保守主义趁机取得了话语权。民粹主义是西方左派占据话语权时针对右翼提出来的,不建议用这个词来评价特朗普。萧功秦认为中国还是精英政治。
国防大学少将乔良教授认为,民粹主义不是可以简单概括的,通常表现为反主流。民粹主义从来不是中下层草根发起的,而是精英阶层动员草根。全球政治的困境导致了民粹主义。贫富分化是民粹主义的基础,谁能利用谁就有可能获胜,特朗普开出的药方看上去很美,但却是以牺牲别国利益。各国要进行反击,就要动员本国的民粹主义,所以很难走出民粹的困境。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特朗普就不会战胜代表精英的希拉里。但互联网的扁平化、去中心化,又会带来多元化,又会给特朗普执政带来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认为,民粹主义的词翻译有问题,Populism应该是平民主义,对应的是精英主义。民粹主义在我国是贬义,主要受到列宁对民粹主义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兴起对第一产业造成的冲击带来很多的变化。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民粹主义最好不要叫主义,民粹已经从一些弱国变成强国的社会现象,从内政现象变成世界化现象。国内的精英阶层要回应民粹思潮。民粹带来的改变是短期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民粹会导致强人政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精英阶层面对权力的下沉表现出一种焦虑。新的社交媒体带来了权力的重新分配,激活了个人,使每个个人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主体,传统的精英逻辑已经无法解释。川普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的力量。我提了一个问题,问中国社交媒体上是否存在民粹主义思潮,如果存在的话,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对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喻国明认为中国社交媒体上存在民意,但民粹应该是针对统治阶层而言,不是草根阶层,只有权力治理方式才有民粹的问题。
茶歇后,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了《复杂中国说: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报告》。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复杂”。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人的印象最深的是勤俭节约。三成以上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近七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更认同与中国的关系。超六成的受访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第二轮议题是中日韩紧张,责任该谁来负。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认为,东北亚局势紧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他分析了造成紧张局势的原因。
日本驻华大使馆政务公使石川浩司认为,谁来负责,哪个国家都不会说是自己的责任,而说是对方的责任。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日中韩三国GDP占世界20%,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所长高洪教授认为,谈论三国紧张关系是为了化解矛盾。在历史上,责任还是很清楚的,现实的争端,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互为因果的。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认为,三个国家的关系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结构和社会原因,三国都有责任。在具体问题上,要具体分析,比如萨德问题责任在韩方,日本在凭吊二战问题上有责任。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黄载浩认为,没有国家能脱离责任,三个国家爱憎交融,要建立健康的新型的三国关系。他建议三国要互相尊重,建立新常态。中日两国要公平竞争,不要刺激对方。彼此要照顾各方关切,中国要学习春秋五霸齐桓公,要尊重周边国家的利益。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认为,在萨德问题上韩国有责任,中日关系的紧张有日本责任,但两个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响。韩国部署萨德问题是向后看,日本不能适应中国的崛起,这些都造成了三国在政治上的不信任,这是结构性的问题。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黄载浩认为,没有国家能脱离责任,三个国家爱憎交融,要建立健康的新型的三国关系。他建议三国要互相尊重,建立新常态。中日两国要公平竞争,不要刺激对方。彼此要照顾各方关切,中国要学习春秋五霸齐桓公,要尊重周边国家的利益。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认为,在萨德问题上韩国有责任,中日关系的紧张有日本责任,但两个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响。韩国部署萨德问题是向后看,日本不能适应中国的崛起,这些都造成了三国在政治上的不信任,这是结构性的问题。
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局副局长河宗大先生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比如萨德问题,中国认为这是侵害核心利益,韩国已经考虑到部署萨德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距离,不会侵害中国安保利益。
第三轮是讨论特朗普当选对中日韩三国关系的负面影响。
吴心伯:
特朗普的全球收缩战略会带来日韩底气不足。
中国演习增加你不适应,中国游客去日本狂买你就适用,还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不管你是否适应。美国强大,称霸全球,日本也很适应。韩国在三国局势上没有什么贡献,希望有新的高人出来解这个结。
不管俄罗斯有没有干预美国的选举,但美国做这样的指责很可笑的,美国自己在干预别国上一直很积极。他认为美俄关系会有改善,但不会有结构性的改变,对中俄关系影响不大。中俄关系有全方位的内在价值。
河宗大:
三国的矛盾,中日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是领土问题,韩国在这个问题上跟中国是一样的意见。虽然韩国和中国发展的速度都很快,除了军事上没有其他矛盾,不要影响到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中国的实力发展是事实,韩美同盟不能解决问题,大部分韩国人都认为中国崛起是好的机会,韩美不会一起对抗中国,不要担心,韩国以后不会更亲美国,而应该更亲中国。
赵小卓:
特朗普是商人,是讲利益交换的,没有完整的系统理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挑战也有机会。
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和在亚洲部署的反导系统,都是以中俄为对象的,所以中俄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是中国战略上的必然反映,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在美国。
石川浩司:
现在预测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为时过早,要等待他真正上任总统。针对钓鱼岛谈判,应该有一些共识。
中国崛起是历史性潮流,但日本希望中国可以提供更适应的条件,比如中国海军的演习越来越频繁,这种现象给周边国家带来担忧。日本对历史问题作出过歉意和反省,这一点也是要说明的。
有关朝鲜半岛的问题,中国和日本、韩国对朝鲜的看法还是不一样,日韩主要针对朝鲜的核问题,但中国没有感到朝鲜的威胁感,意见上有分歧。
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日本认为是很大的机遇,如果有误会的话,需要澄清日本政府从来都没有说过中国威胁论。
黄载浩:
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的重要筹码,特朗普跟蔡英文通电话,不代表美国政策有变化,不排除有交易,再观察半年再下判断也不迟。
朝鲜不要挑衅韩美中,韩国现在国内比较乱,不宜对朝鲜有对策,朝鲜比较危险。
韩国人的自尊心很强,韩朝关系一度改善,但一些事情的影响到了韩国民众的情绪,但情绪化有负面的,也有好的一面。中国崛起要考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想法。他希望韩国有一贯性的政策,不要受选举周期的影响。
朱锋:
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国家战略的重新组合也是必然趋势,不是以美日的意志为转移的。日本最近千方百计地拉拢俄罗斯,说明日本也感觉到了紧张。
建立和平健康的关系,需要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三国应对的时候,要透过权力结构,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xxxbjj/178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