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是明末豪门的后裔,明亡以前一直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难得的是他在充分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并未停留于享受,对于衣食住行以及各种娱乐都作了别具慧眼的探索,进而尽可能从学术或兴趣的角度,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明亡以后,他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过着非凡贫困的生活。他做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用优美的文笔写成两本回忆录:《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第二是修著了一部视角较为独特的明史《石匮书后集》。
《陶庵梦忆》内容异常丰富,牵涉到种植花草、喂养鱼鸟、佳节风尚等。其中有关戏曲表演的记载已引起戏剧理论界充分重视,张岱所赞赏的彭天锡、朱楚生诸人的表演艺术的记载一再被引用,并加以分析研究。关于茶艺,他也说得较多,人们的重视也仅仅是开始。他的《闵老子茶》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彩绝伦的奇文。文章前面半篇是闵汶水在试探张岱究竟有没有和他探讨茶艺的决心和耐心,并未涉及茶艺的本身。后面的半篇实际上才是主要内容:
灯下视茶色,与瓷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给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芥甚也?”汶水吐舌日:“奇,奇。”
这是第一回合,闵汶水用阆苑制法的罗芥茶给张岱喝,编他是阆苑茶,被张岱识破了,点明这是罗芥茶。闵汶水心里很佩服,口中称奇。
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日:“奠给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何也?”汶水曰:“不敢复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侯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故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
这是第二回合。闵汶水骗张岱,说用的是惠山的泉水。又被张岱识破了。
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淪者的是秋采。”
最后一个回合,张岱把舂茶、秋茶的不同味觉讲了出来,于是使闵汶水为之五体投地。“闵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认为他七十年来所遇到的精于茶艺品评的人当推张岱为第一,他人都望尘莫及。闵汶水对茶艺的造诣应该说也是极高,他们二人在伯仲之间。但闵汶水拙于文字,且对其他文学、艺术则所知甚少了。十分遗憾的是虽然《闵老子茶》一文曾引起人们的兴趣,却只是停留于文笔的欣赏,而未从茶艺角度深入,从史料方面予以钩沉。其实张岱对闵汶水确实钦仰,除此文之外,《陶庵梦忆》中另有《王月生》,为“曲中上下三十年,决无其比也。面色如建兰初开,楚楚文弱”之名妓。而且“好茶,善闵老子,虽大风雨大宴会,必至老子家啜茶数壶而去。所交有当意者,亦期与老子家会”,看来,这王月生是明末最懂茶艺的名妓了,
那么,是否张岱的鉴赏、品题闵汶水有偏见呢?恐怕没有,因为他是听到周墨农的推荐才去拜访的,而且王月生的那些事情也可以作为旁证也,郎瑛《七修类稿》:‘歙人闵汶水,居桃叶渡上,予往品茶其家,见其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正如德山担青龙钞,高自矜许而已,不足异也······”郎瑛未多谈与闵汶水的交往,而是比较具体而详细地评介了闵汶水的茶艺,正可以补张岱之不足。
张岱对茶艺造诣之精,《禊泉》、《兰雪茶》有所反映。他说,‘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桥舌砥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这本来是极难用文字表达的感觉,他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认为禊泉之佳妙,“会稽陶溪、萧山北干、杭州虎跑,皆非其伍”。应该说,张岱把水的重要性估计得相当高,决不在茶之下,至少是平分秋色。他对自己辨别水的能力颇为自信,所以说:昔人水辨淄渑。侈为异事,诸水到口,实实易辨,何待易牙?”听起来神乎其神,似乎近乎夸张了。《兰雪茶》主要谈当年他采日铸茶加以精制。其色、香、味一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所以取此名,”四五年后,‘雪兰茶’一哄如市焉。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可见当时张岱曾经使浙江茶客的口味为之转变。
自为墓志铭,应该是本人的盖棺论定,其史料价值不容低估。张岱的《自为基志铭》说,“兼以茶淫枯虐,书讨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承认了他对茶艺的热爱,面且又再一次强调了“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对此,我感慨万分,在《自为墓志铭》中,他并设有奢谈戏剧表演艺术,我们戏剧史论家对其有关戏剧著述十分重视。详加评论,并没有错,但今日茶文化研究者对张岱有关茶艺论述不够重视,则希有待改进。
作者系著名戏曲史作家
延伸链接:
励志歌词四首:
《记者生涯》
昨宿青纱帐
今写甘蔗林
风雨飘摇无定
抛却情与亲
笑看秋声落叶
独自雨黄昏
文章千古事
篇篇带月痕
求真理、写历史、扫乌云
直言纳谏
金刚不钩自销魂
愿做清道夫子
日日弹剑当歌
何惜此身心
回首当无愧
铁笔镌青春
该词系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伟群所作,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民国时代新闻记者歌
从清晨,到深宵,
努力工作,天将宵,
舆论的权威,要大众支持,
神圣的职业,我们自己珍好。
让无耻的家伙,去卖身投靠;
万万千千的读者,需要精神的面包。
今朝今夜,今夜今朝;
要闻、电讯,严重的消息太多了。
且莫骄矜帝王之冕,
我们举起“集纳”的旗手,
准备三千毛瑟,有笔也如刀。
深圳读书月主题词
甲骨文字开天地
竹简百家写春秋
长空雁过天有字
万里山河眼底收
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天下故事写在心头
书里藏着万年交
隔着年代也握手
太阳不老天不老
万卷长流水长流
人生风景何处寻
云在青天书在手
在路上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歌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跋涉者的足迹
年,在跨入而立之年之际,这本30万字的新闻作品自选集《冷眼·热血》为30岁的人生献了一份生日礼物。
作者荣登年第12期山西省政府《品牌》月刊封面人物,该刊同时还刊登了著名青年传记作家张树诚先生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铁肩”记者韩锡璋》。
年5月,陕西《时代人物》杂志对作者的报道。
年9月,云南省思茅撤区,新的普洱市成立。应云南省政府之邀,参加全国媒体走进云南普洱茶主产区采风活动。
年,在第8个中国记者节,被评为“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作者以《羞言抱负执着事业》为题,用近万字的篇幅自述了这几年在新闻园地的风雨途程和取得的成绩。
年5月21日,中国法官协会文化分会诗文社在太原揭牌。图为作者与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冯少勇合影。
年6月28日在太原法院文化建设信息调研暨新闻宣传工作会上发言。
年7月6日,全省晚报都市报行业报迎接十八大主题宣传总编辑座谈会在山西青年报社召开。时任山西市场导报副总编的作者在会上发言——原载年7月7日山西青年报。
年9月5日,在山西日报举办的新闻文化沙龙上,作者应邀向上级领导、业界大腕介绍交流了自己的从业经验。
年9月29日——10月1日全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作者作为名参会者中的8名代表作了发言。
年5月23-25日,在武汉参加由中国青年报、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五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图为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先生(左)与作者在一起。
年10月7日,韬园诗社建社93周年暨复社1周年“琴瑟年华”庆典专场上,作者与山西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作家、诗人张德恒先生在一起。
年10月11日-14日,参加全国百家社长总编走进广东中山采风活动暨党建工作会议。
倘有给山西市场导报文化副刊、太原法院文化周刊赐稿者可发这两个邮箱。如有特殊强调事宜,敬请附于稿后。
小张编辑
E-mail:
qq.治愈白癜风偏方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