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丨ldquo不怕暴雨rdquo

第篇文章

今天是愚人节,本来还想效仿去年来一篇“愚人节新闻联播”(点击查看去年今日的稿子)。不过当我看到《新消息报》刊登的一篇稿子之后,觉得这个更值得单独一说。

昨日银川普降雨水,上海路(进宁街至天平街路段)积水尤为严重,再次开启看海模式。细心的新报记者发现,就在这儿的北塔巷,在去年夏天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

按照当时普遍媒体的描述是这样的:

《北塔巷积水将一去不复返》《再下暴雨“也不怕不怕啦”!》《雨污分流破解城市“内涝”顽疾》

媒体起出这样的标题,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施工方一再强调,“调蓄雨水的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可以有效缓解上海路北塔湖附近的积水现象”“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初说的话,就要靠雨水来检验。

就在北塔巷附近的上海路,经过昨天一场并不夸张的春雨,最终因天平街至民族街段积水较为严重,进行了交通管制。

而针对有网友质疑“北塔巷雨污分流工程在这次降雨中有没有发挥作用”的疑惑,市政部门表示“不能做出论断,将联合相关部门会商,对雨污工程综合评估后才能下结论”。

这就很有趣了,最开始施工时封闭路段,号称24小时不间断施工,也信誓旦旦喊出了“从根本上上解决城市内涝”“再下暴雨也不怕不怕啦”。怎么当出现一场并不大的春雨之后,当这一路段再次出现看海模式的时候,话锋突变,立刻成了“不能做出论断”?

那么,最开始做出不怕暴雨,解决内涝的论断,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展望前景时,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一遇到问题了,就开始要找人会商再下结论了。

这画面,是否有些尴尬?!

尤其是,这不过是一场时间不长的春雨,相比雨季的滂沱大雨,昨日的春雨只是局部略大,那么假设真的遇到了当初他们所说的“暴雨”,还能不能“不怕不怕啦”?

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要猛将兄说,这绝非是会商得到结论,而是需要仔细查看这个雨污分流工程是否真的合格,工程是否如最开始所说的,能调蓄雨水5万立方米,工程质量是否经得起检验,除了要看雨水的脸色,还要有强力的调查部门介入给出一个答案。

会商是什么意思?

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

这种工程过没过关,起没起到作用,怎么能是商量着来给出结论呢?

这是否有些过于儿戏了?

事实上,关于上海路一下雨就成海上路,银川恰逢雨水就开启看海模式,有关部门真的没少下力气整治。

从最初的海绵城市,到后来的雨污工程;从积水点改造,到路段排管道升级。

几乎每一年,都有新名词。

比如年,银川有关部门对外发布表示,“做到未雨绸缪,分批对银川26处积水点完成改造”。

比如年,银川市完成了7个积水路段排水管道改造工程。

比如年和年,银川市政部门对25处积水点进行了改造,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尤其是北塔巷的结论,话说得如此之满,让人记忆深刻且满怀期待。然而,最终呈现的却是如此模样。

要知道,就在年《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各地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对全区34个城市重要易涝点明确责任单位及具体责任人,杜绝出现责任盲区。

看来,这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很明确,也不存在责任盲区。

那么最终“会商”的结论是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再不济,等待着下一次“看海”,再听他们如何圆。

?

所以说,假装愚人的新闻

远没有真正愚人的新闻更有趣

承诺不再看海,看海之后又表示无法下结论

真实发生的事情,永远比电视剧更精彩

下面的推广内容,可不是开玩笑的

由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人社厅评审批复的自治区政府特聘专家

上海交通大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吴建勇教授将于4月3日-5日

医院亲诊

专家预约通道已经开始了

点击下方图片

咨询艾齿口腔客服

即可预约专家亲诊

猛将兄

我爱猛将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bbfz/1786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