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的抢险救援工作者,或者当年为灾区人民打过气加过油奉献过爱心,您手中还保存着和这场特大地震有关的物件和资料吗?如果有捐给国家级纪念馆永久保存的心愿,请和我们联系吧。今日起,新消息报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委托在宁夏征集这些和地震有关的物件和资料。
新消息报记者铁志平
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灵武市公安局政委王建楼想将自己当年在援川时从废墟中“抢救”出的国旗送“回家”的心愿经新消息报报道牵线后,5月17日这面国旗被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永久收藏。王建楼说,将国旗悬挂在办公室,受到教育的只有自己和身边的人,移交给纪念馆,会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受到教育,虽然不舍,但绝对值得。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负责人介绍,中宣部已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确定为“三基地一窗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纪念、展示、教育、宣传、科研功能,并将建成世界级的地震灾害研究基地和世界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这位负责人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灾难,铭记这场灾难,更是一次任重道远的长征。留存灾难记忆、纪念凭吊罹难同胞,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展现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是我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基于此,纪念馆需要向全社会征集更多关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各类资料和物件。
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国旗“回家”经新消息报报道并促成,社会效果良好,意义深远。纪念馆特委托新消息报在宁夏征集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有关的各类物件和资料。如果您是当年参加公安民警、消防战士、医护人员、志愿者,报道灾难的媒体工作者,或者为同胞打过气加过油,您都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这些珍贵的纪念品捐赠出来,让它产生更大的功效,发挥更大的作用。被纪念馆收藏的资料和物件,纪念馆将向捐献者颁发具有唯一编码的捐赠证书。
捐赠联系。
相关链接
收集的物件和资料
一.文献实物类资料
(一)文字资料:主要包括讲话、通知、计划、公函、请示、批复、批示、会议记要等文件资料,报纸、书刊、档案、申请书、倡议书、任务表以及重要的手稿、笔记、书信等。
(二)图片资料:主要包括地图、图表、照片等。
(三)声像资料:主要包括光盘、录像带、视频资料等。
(四)宣传资料:主要包括标语、海报、宣传单等。
二.实物类资料
(一)荣誉及纪念资料:主要包括旗帜、锦旗、徽章、纪念章、印章、奖杯、奖状、奖品、证书、证件等。
(二)艺术作品:书法、绘画、雕塑、剪纸等,诗歌、散文等文学资料的手稿、原始创作资料。
(三)生活物品和装备工具:主要包括各重灾区、各级部门亲历者及志愿者使用过的采访本、笔记本、照相机、钟表、重要的行李、服装、救援工具、电话、车辆、医疗器械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