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作者:常天童
日前,经农业部认定,沈阳军区讷嫩片区和绥北片区所属7个农副业基地代表军队首次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据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辐射引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这次入选是军队农副业生产走军民融合之路,大力提升生产效益的结果。
近年来,我军加速发展以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沈阳军区某旅农副业基地采取大马力农机装备替换人力耕种,一人就能干以往十几人的活;拖拉机装上卫星导航终端,旱田齐垄往返3公里误差不超过3厘米。沈阳军区联勤部农副业生产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军区所属农副业生产基地生产用兵大幅减少。
据悉,今年总部将继续加大部队现代农业建设力度,重点推广主要作物栽培、农机标准作业、精准智能管控等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军农副业生产效益。(眭艺、记者张歌)
资料图片:解放军拖拉机装上卫星导航。(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人才辈出:北斗导航“国家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王飞雪(左二)与战友们探讨攻关思路。本报记者张晓祺摄
今年1月29日,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飞雪44岁生日。这一天,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了这两个意味深长的数字:,。
前一个数字,是习主席来视察并叮嘱“把北斗系统建设好”之后的天数。这以后的每一天,他和战友们都把习主席的嘱托牢记在心间,工作蛮拼的。后一个数字,则是距年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全球覆盖目标的天数,这是所有“北斗人”心中的一个强军梦。
年11月5日,习主席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间,参观了学校科研成果展示。在王飞雪负责汇报的展台前,习主席神情专注,边看边问,不时满意地点头微笑,原定5分钟的汇报,“超时”谈了10分钟……
古城长沙,星斗满天。新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位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内的北斗科研楼,只见灯火满窗,王飞雪和他的科研团队像往常一样,夜以继日地进行科研攻关。
实验室内,一排排机柜上的显示灯急速闪烁,敲击键盘的声音噼噼啪啪汇成一片,宛如千军万马在呐喊、冲锋……紧盯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代码,王飞雪的眼睛眯成了缝,时而蹙眉凝思,时而与战友低语讨论……
中国卫星(,股吧)导航定位系统,以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王飞雪没想到的是,20年前的那次敢为人先的“试水”,让他一生与“北斗”结缘—
那一年,北斗系统建设遇到一大技术瓶颈,3位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博士生王飞雪、雍少为、欧钢,在导师庄钊文指导下,提出了一套全新解决方案,得到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的高度赞誉。
更令王飞雪没想到的是,18年后,他作为这个行业代表,向习主席汇报了北斗系统的科研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航天系统,要在年实现北斗全球系统与现代化升级之后的GPS性能相当,技术创新极为迫切……”向习主席汇报的每一个细节,王飞雪至今记忆犹新。
习主席看得细致,问得具体。王飞雪自豪地向习主席报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全自主可控,系统的安全性能够保证!”
那一天,王飞雪道出了中国“北斗人”自豪的心声。
从那一天起,王飞雪和团队战友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开启了新一轮充满挑战和艰难的科研远征。
走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导航中心,记者看到每间实验室角落里,都摆放着折叠行军床;每个人办公桌下都备有行李箱,随时准备出差。
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管理精细追求……这一系列的精益求精,保障着科研攻关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瞬间的精准。王飞雪告诉记者:“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又研制系统装备,还提供系统保障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团队的工作职责。”
胜利的花朵,在汗水浇灌下绽放。研制出第一台手持式北斗用户机,攻克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核心信号,承担了北斗系统某核心模块95%的研制任务,研制出60套关键卫星载荷……这些年,一个个难题被王飞雪团队逐项攻克。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国家和军队未来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谈及成绩,王飞雪如是说。新的一年,他又迎来事业上的“三喜临门(,股吧)”—
一喜单位乔迁新居。面积多平方米的科研楼,配有大量先进高精度仪器设备,具备了导航系统信号收发与验证等多项功能,科研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喜团队人才辈出。70后唱主角,80后挑大梁,90后露头角……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一支“国家队”。
三喜工作再启新篇。年开始,北斗全球系统试验星将紧锣密鼓陆续发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芯片研制等一系列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组网已顺利实现。”王飞雪介绍,“按照计划,到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覆盖全球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今年1月中旬,王飞雪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北斗系统建设的重要会议。会上,即将卸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对王飞雪说:“历史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手中啦!”
“胸怀乾坤执北斗,拼将睿智铸国器。”展望未来,王飞雪言辞之中满是兴奋,“牢记习主席嘱托,让一项又一项”世界首创”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张晓祺王握文)
(-02-:06:00)
延伸阅读泰国公主赞北斗系统:亚洲国家应该使用亚洲卫星
诗琳通公主:“亚洲国家应该使用亚洲卫星”
新华网曼谷11月19日电(记者常天童)泰国诗琳通公主19日在参观泰国朱拉宗告王家陆军军事学院年度学术展览时,对中国企业展出的北斗“智慧农业”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她呼吁中泰继续合作,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泰国更多的地区和领域。
作为此次展览唯一的中国参展企业,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钧议向诗琳通公主介绍了中泰在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方面的合作进展,以及北斗示范站在泰国建设和运营的情况。诗琳通公主对此表示肯定,并用中文说:“亚洲国家应该使用亚洲卫星。”
诗琳通公主与北斗卫星渊源已久。上世纪90年代,诗琳通公主就曾赴当时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习遥感和卫星技术;年,她率领泰国科技部来到武汉大学共建“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去年,她再次到武汉为“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基地”挂牌揭幕。
正是由于这份渊源,成立于年的光谷北斗公司将泰国作为了跨出国门的第一站。除了与泰国大学之间的学术科研合作以外,光谷北斗还在泰国建设了海外接收站及地基增强系统,为“北斗走出去”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
柳钧议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今年6月,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在泰国启动,主要应用于灾害防控等民生领域。而光谷北斗的目标是在3至5年内共建设个这样的地基增强站覆盖泰国全境。
光谷北斗下一步的目标是在泰国推行更多基于北斗技术的民用领域项目,如“智慧交通”—使用北斗技术将导航由道路级升级到车道级;“智慧农业”—将北斗设备安装在农机上,将农机改造成高精度无人驾驶农机;“智慧旅游”—通过软件为游客提供更方便和精准的位置查找服务,同时设置功能提示保障游客安全等等。
目前,北斗卫星已可完全覆盖东盟地区,光谷北斗公司也正从泰国向其他东盟国家拓展。本月,光谷北斗与马来西亚确定了建设地基增强站时间表,在今年年底前建好的第一批增强站就将应用于马来西亚的民生领域,此外还正在与文莱和印尼洽谈相关合作。
“北斗目前正处于夯实基础阶段,等到更多的地基增强站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就会向制造终端发展,到那时就会有更多行业应用北斗、更多人使用北斗,北斗也就真正走出去了,”柳钧议说。
资料图片:北斗导航系统规划模型。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11-:14:00)
延伸阅读北斗联合格洛纳斯中俄联手对美打响卫星战
自从美国军方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覆盖全球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被广泛用于军事和国民经济领域。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俄罗斯、欧盟和中国先后研制和建立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近期,从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传出消息,中俄两国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已经启动。专家认为,中俄展开卫星定位系统方面的合作,必将使“北斗”、“格洛纳斯”两大系统的可靠性和导航精度再上新台阶,为两国战略安全合作树立新的里程碑。
两大系统或将联手
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早在今年9月初,俄航天署长奥斯塔片科访问北京时,与中国同行就发展航天领域合作交换意见,“莫斯科拟在年内与北京签署相关协议,两国将在对方境内互设3个(导航卫星)地面控制站”。
中俄还考虑今后建成统一的全球卫星导航空间,根据今年夏季举行的两国代表磋商结果,双方就“格洛纳斯”、“北斗”卫星导航设备的统一标准化进行磋商。俄罗斯“格洛纳斯”国际项目领导人邦达连科说:“俄中合作思路是建成从大西洋(,股吧)到太平洋(,股吧)的统一卫星导航空间。”他表示,为实现合作落地,“中俄正在讨论几个实验性项目,包括为跨境运输车辆提供联合导航和信息服务”。
俄罗斯“格洛纳斯”国际项目副总裁别良科强调,“格洛纳斯”与“北斗”系统相互兼容,是基于互惠互利的考虑。例如,俄罗斯“格洛纳斯”的定位服务范围侧重于极地和高纬度地区,中国“北斗”的服务范围则覆盖稍稍偏南纬度的地区,如果实现联合导航,那将是世界范围内最理想的导航体系。
“导航战”无处不在
俄罗斯《观点报》指出,中俄花费巨资建立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而如今两国探讨在卫星导航定位方面合作,除了民用价值的考虑外,也不能忽视国家安全的需求。
目前,卫星导航系统不仅用来为海陆空交通平台提供导航,也为大量军事设施提供制导服务,精度可以达到米级,且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整个导航、定位及制导系统都依赖于目前居霸主地位的美国GPS系统将是非常危险的。
客观上,美国对某国或某个地区关闭GPS信号服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将产生“附带杀伤”。GPS接收机只需接收4颗卫星信号便能定位,通常在某个大城市里,最多能收到10余颗卫星的信号,若要让该市无法接收到足够的GPS卫星信号(也就是4颗),那就得关闭GPS星座上半数的卫星,这势必影响其他地区的导航服务。所以,美国不会贸然关闭GPS信号服务。
但是美国有能力干扰、复制或伪造GPS信号,给用户带来巨大麻烦。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最先利用这一手段的不是美国,而是伊朗。年12月,美国一架“哨兵”隐身无人机被伊朗截获,后来伊朗工程师透露,伊朗首先切断无人机和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然后向其发送伪造的GPS信号,无人机按照这个信号降落到它认为的母基地,但实际是降落到伊朗领土上。
伊朗可以这样做,GPS的“东家”美国自然也没问题。一旦美国在重要目标附近设置伪GPS信号发射机,别国对其攻击的GPS制导武器就不可能命中目标,甚至拐个弯打回去。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可以通过伪造GPS信号来控制别国武器,这意味着别国战机进行远程航行时,很可能因GPS信号被篡改或干扰而误入歧途。据报道,年俄格战争期间,投入战区的俄军部分车辆发生GPS信号丢失现象,就被怀疑与美国做手脚有关。
由此来看,定位导航特别是军用系统的定位导航完全依靠美国的GPS系统是极不安全的。所以,哪怕是美国的盟友—欧洲诸国,也宁愿花费巨资建设“伽利略”系统。
资料图片:年11月14日,北斗导航系统规划模型亮相珠海航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制,计划由30颗卫星组成,目前已成功发射16颗。该系统具有星间链路和自主导航功能,预计于年完成全球系统组建任务。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中俄合作意义重大
据专家介绍,目前的各种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实际上都可以细分为两套:其一是精度较低的公开民用码;其二是精度较高的军用码。中俄未来如能进行卫星定位导航方面的深度合作,不仅体现出战略互信达到相当高度,还能大幅提升各自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度。
专家认为,对于中俄而言,合作的第一步当属互建地面控制站,这些站点可以用来校准卫星信号—地面站的大地坐标会被精确测得,然后与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坐标对比,测出信号误差,进而反馈给卫星系统校正。俄罗斯《导报》称,俄罗斯除了争取在中国境内拥有3座“格洛纳斯”地面站,还计划在哈萨克斯坦部署2座地面站,在白俄罗斯部署1座地面站,如果加上已有的23座地面控制站,其定位精度有望提升至1米,这意味着“格洛纳斯”的定位精度将与美国GPS系统相当。
至于“北斗”,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定位精度已小于10米,未来若建成全球化卫星星座,那就必须在国外建地面站,而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非常适合建立校准站。
其次,中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通过相互兼容对方信号,将能提高可靠性。如果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信号被干扰,用户可以接收中国的“北斗”卫星信号,反之亦然,这意味着两国的定位导航安全得到“再保险”。(张亦驰柳玉鹏)
资料图片: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规划模型。
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