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宁夏峡口镇历史文化影响至今民间

峡口镇紧邻青铜峡镇,两个乡镇虽然在地理环境上没有太大区别,牛首山横亘南北,黄河从西向东贯通两镇,同属银川平原引黄罐区,都是塞上回族聚居的富庶之地,但深入采访、多方了解之后,两个乡镇的风格和气质还是有所不同。作为青铜峡市的工业重镇,青铜峡镇城乡的现代文明气息和时代文化特征比较突出,峡口镇的回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氛围尤其鲜明。

中国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峡口镇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鲜活地反映了其自身发展历程、乡镇文化的时空连续,吸引着我们流连忘返。

回乡风情好浓郁

体验峡口镇的回乡风情,先从一碗苏氏羊杂开始。9月22日按计划到峡口镇采访,人还没到,负责接待我们的镇宣传干事小王面还没见,就在电话中热情邀请我们去镇上的苏氏羊杂吃早餐。可惜,我们去晚了,苏氏羊杂每天早晨9点多最晚10点就卖完了。据介绍,苏氏羊杂的名气不亚于吴忠的西施羊杂,银川、吴忠的许多人都会起个大早,慕名而来。看到人们如此喜欢苏氏羊杂,有关部门建议店老板苏振云两口子开分店,申请注册宁夏驰名商标,但都被拒绝了。这样的好事“送上门来”都不要,苏氏羊杂的老板有点“与众不同”,我们决定要去吃一碗羊杂,问问为什么。

第二天,起个大早,总算赶上了。也就是峡口镇上一间普通的店铺,但干净清爽,小店里人来人往,老板娘礼貌周到,一碗浓香的羊杂配一小碗米饭端上来,吃一口,“嗯,真香,是手工洗出来的。”我们的司机师傅内行地评价着。与老板娘细聊,才知道,“这个店一直是我们两口子干,开分店怕忙不过来。我没有文化,不识字,土生土长的峡口人,我们又都老实,怕自己没能力管好更多更大的店面。”小店开了15年,一天能卖十一二副羊杂。老板娘认为,“一个人干好一件事,这一辈子就知足了。做生意人品是最主要的,然后才是东西。人品好了,东西才有人进来吃。”46岁的马秀芹边干活边和我们聊着,听上去全是家常话,细一想都是大道理。

吃一碗羊杂,品味一种回族特色美食。结识一个马秀芹,品出一些回族穆斯林的为人。就像马秀芹一样,回族穆斯林精明能干,待人诚恳厚道,乐于助人,孝敬双亲,有礼貌知礼仪,讲卫生重清洁。因此,在小王的眼里,峡口镇的酱牛肉最好吃,清真饼子也不错,胡麻油比超市的好——峡口的回族风情,在小镇的街上一路延伸着,在舌尖上跳动,在眼前展现。

峡口镇除汉渠村人口为纯汉民外,其余11个村都是回汉杂居。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镇上的回族有人,占总人口人的65.7%。

峡口回族属哲赫忍耶派,是年甘肃人马明心开创的教派。鸿乐府拱北是哲赫忍耶教主马以德的道堂和拱北所在地,安葬有部分哲赫忍耶派历史上的殉教义士,是哲赫忍耶门宦沙沟支系的传教活动中心之一,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几经战乱,多次损毁和重建,有年的历史。现在的鸿乐府占地6.7公顷,室宇整齐,院落清洁,府寺壮观。每逢伊斯兰教重大节日及哲赫忍耶派先烈忌日,信众从四面八方来此云集,进行纪念活动。

名胜古迹故事多

峡口背靠黄河膀靠山,坐镇上游占天险。峡口的“膀”,就是南面的牛首山。作为宁夏八景之一,牛首山位于吴忠市区东南17公里,主脉南北走向,长约29公里,宽约9公里。有两座主峰:武英和文华。武英海拔.5米,文华米,南北对峙,相距约米,中间有一狭窄山脊使它们牵手相连。因其有“双峰插云之势,望之如牛首犄角”,故曰“牛首山”。牛首山的盛名,其一缘于它“山势冈峦耸秀,岩壁叠翠,青峰峙其上,黄河流其下,秀丽如鞭蓉出水”。其二因为它是宁夏佛教圣地。据文献记载,牛首山佛教寺庙群初建于唐代,到了西夏,与西面贺兰山麓的元昊行宫(又称大佛寺)、南面的鸣沙安庆寺遥相呼应,组成西夏王朝重点经营的一个佛教区域。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李贲撰写的《重修牛首寺碑记》记载:“天下东有九华,南有普陀,西有峨眉,北有五台……然哉,兹惟我宁夏西南隅河东百七十里,以牛首为名……古佛孤灯,日夜香火不断,老僧野衲晨昏礼诵不休……此山真四镇之灵境,朔方之名刹也。世传小西天,释迦牟尼尝会诸佛众生演法于兹,有大乘经存焉。”这就是说,早在明朝,李贲就将牛首山与我国佛教四大圣地并列齐观。

牛首山寺庙群。

牛首山寺庙众多,以群坐落。9月23日,记者慕名登上寺庙中心——9层高的金宝塔,举目四望,山崖和幽谷之中,以金宝塔为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清风寺、三佛殿、保安寺、睡佛洞、极乐寺等19座寺庙,西面枕山面河,依山势建有万佛阁、净土寺、观音殿等26座庙宇。据镇上寺管会张正邦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大小庙宇香烟缭绕,游人香客十多万众,熙攘而来,热闹非凡。

牛首山归来,我们造访了位于峡口镇仁桥村的“董府”——清光绪年间光禄大夫(正一品)、太子少保董福祥的府第,又称“宫保府”。

董福祥,字星五,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将领,官至太子少保、甘肃提督。年组织汉民民团反清,后在陕北被左宗棠部刘松山击败,投降清军,所部改编为董字三营,先后跟随刘松山、刘锦棠镇压陕西、甘肃、西宁等处回民起义,又进兵新疆,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年奉调防卫京师。年,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董福祥部士兵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并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董福祥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被解职禁锢家中。年病逝于董府。

董府即是董福祥被解职后回到宁夏,于光绪二十八年(年)动工修建的。据说董府所在地,原是一片湖塘。湖底全部用煤炭垫起(1.5米至2米厚),上面再铺黄土。数百峰骆驼从磁窑堡驮煤,半年才把地基垫起。所用木料来自甘南,沿黄河顺水放下。石料来自陕西,木匠大都来自四川,铁匠来自包头。

董府占地百余亩,初建时耗银数十万两,人工万个,耗粮万千克,历时3年建成。整体建筑有內寨、外寨、护府河和主体建筑群落四部分组成,现仅存內寨和主体建筑。

秋日午后的董府,静静坐落在吴青公路北侧米处,正在维修中的董府谢绝参观,我们通过“关系”进入布局为“三宫六院”的主体建筑,悄悄欣赏这个北京宫廷建筑与宁夏地方民族特色相结合的著名府邸。经过高大府门外的两座石狮子走进大门,迎面同样高大(高约4米)的照壁前耸立一座石碑,绕过石碑,即可进入中院,右拐进北院,左拐进南院。三院又都采用二进门庭,分别构成前后四合院,各自单成一体。细看气派的中院,均为大屋顶飞檐,砖木结构,平座斗拱。屋顶覆盖琉璃瓦,墙壁为雕砖。曾经的磨砖对缝,雕梁画栋已经看不到了。

看护董府的保安告诉我们,当年董福祥带回的0亲丁住在董府后的董营村,他小时候还见过董府的侍女,在董府的院子看过露天电影,董府在解放后曾住过部队,作过护校的宿舍。如今董营村早就不存在了,当年董府的侍女也过世了,部队和学校都搬走了,董府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准备布展开业。

民间艺术响当当

“闫渠的狮子,赵渠的龙。潭桥的秧歌,沈闸的戏”,是对峡口镇民间文艺活动的形象总结。

秦腔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主要戏曲。发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秦腔,产生于明代中叶以前,明末清初流传到峡口一带。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峡口地区建立了秦腔剧团,共有40多人,在当地演出。秧歌是最简单的集体文化活动形式,农闲时节常有农民秧歌队表演,尤其在一些节庆活动上,峡口地区各级学校,随时可以组成秧歌队,广泛开展活动。

耍龙舞狮,在峡口最有名的是赵渠村和闫渠村。

耍龙舞狮,在峡口最有名的是赵渠村和闫渠村。据赵渠村73岁的舞龙高手郑国德介绍,赵渠舞龙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据说老辈人自清代就开始带领周边群众舞龙。这些年,舞龙比赛中,赵渠舞龙队每次都能获奖,“没有一支舞龙队能比得上赵渠的。”郑国德自豪地说,赵渠舞龙已被列为青铜峡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闫渠的狮子耍得好,这在峡口是公认的。当然,其他村都有狮子道具,逢年过节,只要刷新装扮上,即可与锣鼓队配合演出。

除此而外,峡口的民间工艺品也有拿得出手的,比如柳编而成的菜篮、筷笼、果篮等,工艺精细,选材考究,造型别致,坚固耐用,远销国内外,有“柳编之乡”的美誉。还有皮草工艺,当地有名的皮草企业制造的围脖、床罩、各种工艺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深受国内外客商喜爱,被自治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产品。

当然,镇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异常活跃。以镇文艺宣传队为主题建起的中学、镇、村现代乐队、社火对、秧歌队、自乐演出队有6支,形成一支拥有余人的业余表演队伍,并配有各种乐器、服装、道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在村、社和农家院落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邱青春焦小飞

文--END--体验全新悦读感受给你高品质的阅读新消息报周刊部新消息人文读库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bbfz/1782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