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人会种树,仅用30年就将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了24.8%,树多,植树造林的英雄模范多,关于人与树的故事也多得三天三夜讲不完。近日,我们奔走在彭阳县境的公路上,却不经意间发现,其实彭阳大路边的树也会“讲故事”。这些静默于路旁的大树,可以随时带我们的视线穿越时空到不同时代。
当年无心插柳,60载绿荫伴烈士
路边的树,专业术语叫行道林。说到行道树,在彭阳古城镇任河村通往固原黄茆山的路上有着两排“树爷爷”。这条路两边高大的柳树,每棵都几乎有一人合抱那么粗。沿途15公里,像两列身披重铠的卫士,庄严伫立。当地林业专家告诉记者,这些柳树的种植时间大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距今已60多年了。栽种这些树时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当时育苗技术没推广普及,人们种植柳树通常是剪枝插种,也就是从大树上取下树枝,直接栽种在地里,俗称插柳。当年随意插下的柳树历经60余载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形成这里独特的风景。二是这条过去连通彭固的主干公路在新青彭公路建成后就失去了地位,变得车少人稀。但没想到的是,寂静中,伟岸的身姿成为任山河烈士陵园最好的护卫者,使烈士长眠地更显肃穆庄严。
车不“跳”,有了树,宁夏到
说到行道树,彭阳人会告诉你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路,就在彭阳孟源乡与甘肃孟庄乡交界地。原来,从彭阳县城去往孟塬乡的路上,必定要穿越一段甘肃孟庄的地界,那是一段路面坑洼,两侧光秃无一棵行道树的路段,颠簸几公里后,路面平坦起来,眼前出现两行高大的行道树,写着“宁夏界”的蓝色指示牌跃入视野,进入绿荫后,路面也平坦起来。司机笑着说:“闭着眼睛也知道到宁夏地界了”。
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这两个乡交界的地方没有太多区别,都是清一色笔直的北京杨。变化发生在年,当时甘肃孟庄乡境内,当地林业部门一夜之间将路边的杨树全部砍伐掉,要进行树种更换。看到“邻居”把树都砍了,孟塬这边的老百姓首先坐不住了,竟有人偷砍路边杨树。一位当时在林业局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说,幸亏那时县上发现得及时,坚决制止了盗伐行为,林业职工那段时间去孟塬严防死守,终于保住了这一段公路两侧上万棵行道树。
如今,快20年过去了,甘肃孟庄的行道树还没长起来,和彭阳境内两排笔直的行道林形成了鲜明对比。
“重赏”抓天牛,保住一段绿
很多人说,进入彭阳县城前,先要进行一段隆重的阅兵式。说的就是进入县城前的15公里路段两边密不透风、直插天际的新疆杨。县林业局王玉有副局长介绍说,这些树应该是每隔两米一株,而我们实地目测的结果是,大约一米多就会有一株,胸径大多在30厘米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一场天牛虫害席卷宁夏,原先代表北国特有风光的杨树几年之内荡然无存。但时至今日,全区公路行道树中,保存如此完好而有气势的两行高大杨树,彭阳之外恐难寻第二处。究竟有何故事呢?
王玉有副局长告诉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彭阳县大批新种植的行道林惨遭天牛毁坏。林业部门实施过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发动群众,悬赏天牛,抓一只天牛奖励5分钱。对此,放暑假的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战绩也非常可观,最终让一大批行道林免于虫害。与此同时,林业部门研究发现,以前栽植较多的北京杨是一种天牛喜食的树种,而新疆杨相比就好得多,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为彭阳县城大门守卫的这15公里新疆杨正式“上岗”。为了栽好这些新疆杨,林业部门没少花功夫研究:间隔一定要密,这样根系可以串联成片,对路基形成保护;较密的间隔也会使这些树在成材后,树叶较高,既挡风沙暴雨,又遮蔽阳光夏日直晒对路面造成损伤。如今,这些杨树也成为彭阳特有的一景。
经历过不同行道树带来的不同故事,彭阳人总结了经验教训,栽种行道林时不再选种单一品种树木,而是采用混交林的方式。如针叶林和阔叶林混合种植,或是乔灌混种,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虫害大面积毁林的威胁。如今在彭阳,有柳树、杨树、杏树、油松、云杉等不同品种的树木守护在路边,延续着老故事,谱写着新故事。正在建设中的青彭一级公路、省道、国道等,都有了全新的行道树规划,最宽的路段实施12米宽林带绿化,不仅要让道路两侧四季常绿,更希望三季有花,让彭阳的公路变得更美。(记者邹炜新马骋文/图)
来源:新消息报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北京中科医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