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事关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给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在目前5合1、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积极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论证,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的技术方法。经开展临床真实样本验证,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基础上,决定稳步实施20合1混采检测技术,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20合1混采检测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更加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工作。与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相比,主要是在采样管方面做出调整。《规范》共分为10个部分,主要包括:样本采集耗材规格、采集地点要求、采集流程、标本送检、实验室接收、标本检测与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处理、检测后样本处理、技术人员基本要求、生物安全防护等。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20合1

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冠病毒混采检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落实“四早”要求,在目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我们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使用。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

年1月15日

新冠病毒核酸20合1

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为指导各地开展新冠病毒混采检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在已有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20-in-1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20人的2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制定本规范。

一、样本采集耗材规格

(一)病毒采集管。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管体透明,可视度好。采集管高度(含管帽)(±5)mm,容量企业定标20-30ml,内含11-12mL胍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

(二)采集拭子。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二、采集地点要求

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一)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

(二)采集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务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集管,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应当制定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应急预案。

(三)缓冲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四)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三、采集流程

(一)标识及信息登记。

1.登记流程。工作人员在采集前分配20个受检者为一组,采集前收集并登记受检者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采集地点、采集日期和时间),按照组别进行采集管编号。因20人相对较多,为避免不同组人员弄混,采样时,可采用2米线将下一组等候人员与正在采集的一组人员严格分隔开来,该组人员采完后,下一组人员才能有序进入采样区。

2.登记要求。推荐使用身份证读卡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zn/1788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