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北京东黄城根大草厂一座简朴、静谧的四合院中,正举办着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寿宴。寿宴的主人是我党革命十大元老之一的熊瑾玎,其妻子朱端绶正在高兴地安排着寿宴事宜。
晚上寿宴正式开始,熊瑾玎的儿女们齐聚一堂,共同为熊老庆生,这时家人发现门口站着周总理,手里还拿着两瓶绍兴花雕酒。周总理笑呵呵地走进门,将酒放在桌上,对大伙说:“熊老板,这是小平同志送我的,今天,正好‘借花献佛’!”
熊瑾玎与其家人激动不已,熊瑾玎哈哈一笑:“周总理光临寒舍,我荣幸之极!”之后寿宴因周总理的到来更加热闹无比。
红色“老板”和红色“老板娘”
熊瑾玎与朱端绶被党内人士称之为“老板”和“老板娘”,这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热血沸腾的革命先驱者。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熊瑾玎利用商号老板的身份暗中为党中央机关管理经费。
之后熊瑾玎与妻子朱端绶喜结连理,夫妻二人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默默贡献力量,成为了党内非常有声望的革命夫妻。
在他们的这段姻缘中,周恩来在其中充当了“月老”的角色。
熊瑾玎是河南长沙人,年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国家艰难,家中事业举步维艰,熊瑾玎在读书学成后就在长沙楚怡小学担任了国语教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谢觉哉、李维汉等拥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熊瑾玎加入新民学会,他极力提倡创办经济实体,为革命积蓄经费。年,毛泽东和何叔衡从长沙乘船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途中所需经费便是由熊瑾玎筹措的。
北伐战争中,熊瑾玎担任长沙县财产保管处处长,为工会和农民协会提供活动经费。年大革命失败后,熊瑾玎和徐特立老师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马日事变”后,熊瑾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于10月逃往汉口。第二年熊瑾玎从武汉秘密来到上海,寻找党组织。
徐特立
党组织根据其善于理财和广泛交友的特点,推荐其担任中央秘书处会计科科长,并奉命建立中央政治局,用于开会、办公和联络各地党组织的秘密机关。
不久,上海云南路号的临街小楼的二层窗户那里,挂出了“福兴商号”字样的招牌。熊瑾玎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在上海街头,无人怀疑他的身份,时间长了人们将他自动带入了“福兴”商号“老板”的身份。
当时负责管理党经费的只有他一个人,凡是中央政治局决定的经费去向都是由他发送,中央苏区送来的实物经费也都是由他兑换成银票。
这里用专营纱布生意打掩护,时常有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同来商号开会,这里存放着许多党的秘密文件。为了工作更加安全,组织上决定为熊瑾玎派一名女同志作为“老板娘”,配合熊瑾玎的工作。
组织上为熊瑾玎推荐了三位女同志,请他仔细考虑。经过慎重考虑,熊瑾玎选择了在武汉救济会工作的朱端绶同志。
朱端绶与熊瑾玎是同乡,年出生,年考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为“老板娘”之前,朱端绶和熊瑾玎曾在汉口一道照顾病重的徐特立,因此熊瑾玎对朱端绶有着不错的印象。
很快,朱端绶便调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协助熊瑾玎工作。“福兴”商号至此有了“老板娘”,对外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商号,熊老板每天都要外出跑生意,老板娘照顾店里的生意。朱端绶和熊瑾玎两人朝夕相处,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由此,经过组织上同意,周恩来当作“月老”,二人结为夫妻。熊瑾玎以外出“谈生意”的功夫与地下同志联络,并带回从苏区寄来的书信。这种书信一般都是用特殊的药水写成的,每当接到密件,朱端绶会用明矾水将文字显现出来,誊写过后,再转交给中央负责同志。
周恩来
时间转瞬即逝,两年后,朱端绶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起名叫耕午。朱端绶为了不让孩子的哭闹打扰会议,于是每逢政治局同志来开会时,朱端绶就把奶瓶放在一个小枕垫上,让奶嘴挨着孩子的嘴巴。
有一次开会,小耕午把奶瓶碰掉了,就委屈得哇哇大哭起来,正恰此时朱端绶到附近的“老虎灶”买开水去了,周恩来听到哭声后,急忙跑过来将耕午抱在怀里,一边开会一边将奶瓶放在耕午的手中哄娃。
当朱端绶回来时,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周恩来的怀里乖巧地喝着奶,十分感动。
在担任中央机关会计的那段时间里,熊瑾玎冒险开设了三家酒店、一个钱庄、一家大型布点还有一家织绸厂和与毛泽民一起经营的印刷厂,并将经营所得的所有费用都用在了党的活动经费上。
熊瑾玎与夫人朱端绶在风雨中将“福兴”商号坚持了3年多,党组织提供了不少帮助,但到年,中央领导层接连出现叛徒,“福兴”商号只能被迫关闭,熊瑾玎带着一家老小退到了湘鄂西苏地区。
熊老板不幸被捕,周恩来委托毛泽民实施营救
早在年,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后,贺龙就辗转回到上海寻找党组织。其土家族妻子向志德和女儿金莲,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也来到了上海。向志德的住所曾是党中央机关的秘密联络点,党组织按月给他们一家人发放生活费。
但在后来,上海党组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向志德一家人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就在这时,熊瑾玎夫妇奉命秘密返回上海,以开酒店的商人身份作掩护,负责中央机关的交通联络工作,向志德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年2月,朱端绶发现自己又怀上了孩子,所以给向志德一家送生活费就由熊瑾玎去送。但向志德一家被叛徒告密给敌人,国民党特务和法国巡捕破门闯进了法租界徐家汇路眉寿里号,将向志德一家押上了囚车。
敌人打听到过两天会有人给向志德送生活费,便在眉寿里布下埋伏。几天后,熊瑾玎装扮成医生到号送生活费,正中敌人的埋伏,不幸被捕。
正在家中做好饭菜等待丈夫回家的朱端绶,心脏跳个不停,一种很不祥的预感涌上她的心头。一直到晚上,朱端绶仍不见丈夫的身影,这才知道出了事。她立即向党组织作了汇报。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朱端绶冷静地展开营救工作,她找到宋庆龄女士,请来上海有名的律师为营救丈夫和贺龙家属四处奔波。
但当朱端绶在跟随律师去候审室见熊瑾玎时,被叛徒徐锡根看见,徐锡根立马找来国民党特务,将朱端绶抓到了牢中。徐锡根在叛变之前曾见过朱端绶一面,但不知她真实姓名,为了邀功,徐锡根用花言巧语想让朱端绶不打自招。
朱端绶对眼前这个叛徒充满不屑,狠狠地甩了他一耳光,拒绝与其同流合污。徐锡根被打得眼冒金星,撕下了伪善的面容,拿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在了朱端绶的身上。
鞭子抽打在朱端绶身上,瞬间将她的皮肤割裂,鲜血顺着她的脊背流在了地上。身体上的折磨并没有让朱端绶投降,她咬着牙拒不承认自己的身份,气得叛徒直跺脚。
熊瑾玎心疼怀孕的妻子,担心她因受不住打击而退却,但显然他小瞧了他的妻子,朱端绶坚贞不屈,直面敌人的严刑拷打,并未有半点退缩。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朱端绶一面咬紧牙关与敌人周旋,一面交到了一个同情革命女看守,通过女看守,熊瑾玎夫妻二人在狱中书写了几十首相互鼓励的诗作。“尺纸忽从天外至,回环捧读见真心”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肯定。
夫妻二人在监狱中与敌人作斗争,他们用暗语相互传递信息。朱端绶坚持称自己只是熊瑾玎的表妹,敌人苦于没有证据,只能放了她。但当朱端绶出狱时,已经是8个月后的事情了,8个月中发生了许多事情,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为了营救丈夫和在狱中的同志,朱端绶一人在法租界开了一家酒店,把自己的妹妹朱慧请到了上海,姐妹两人不畏艰险,组织营救工作。
经过长达4年的打官司,熊瑾玎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熊瑾玎被反动当局判处8年徒刑。一直到年,毛泽民奉命到上海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临走时,周恩来叮嘱毛泽民要抓住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务必将熊瑾玎等同志救出于水火之中。
毛泽民
毛泽民在到达上海后,联系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经过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和长沙同乡与国民党的交涉后,熊瑾玎终于结束了长达4年的牢狱之灾。
出狱后的熊瑾玎立即投入到了革命之中,他被任命为《新华日报》总经理。《新华日报》成立后,深受国民党统治区民众的喜爱,周恩来和前后我报社撰写近60篇文章,发行量逐渐压倒了国民党的《扫荡日报》和《中央日报》。
国民党表面上同意《新化日报》出版,但在暗地里视《新化日报》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阻挠发行。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熊瑾玎与报社的众多同志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一共坚持了8年,从未停刊。
筹备出版报纸,需要房子、机器、印刷厂、纸张等各种物资设备,要建立编辑、营业、后勤等机构,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国民党在背后没少刁难,报社好不容易在汉口府租到了一所两层楼房,在报纸出版的第七天,国民党顽固派就带着一帮特务前来砸馆。
从武汉到重庆,新华日报遭受了无数次创伤,但依旧在熊瑾玎的经营下顽强地生存着。
在革命年代,熊瑾玎和夫人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被党内人士叫了一辈子的“老板”,但他们却没有为自己和家人挣下一分钱。当小女儿因为肺炎而浑身抽搐时,作为新华日报总经理的熊瑾玎竟然拿不出十块大洋,眼睁睁地看着小女儿失去了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熊瑾玎夫妇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但夫妻两人依旧过着朴实简单的生活。熊瑾玎是出名的不舍得花钱,他认为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除了日常所需,他总是将工资包成一个个小纸包,寄给湖南家乡的穷苦孩子。
在熊瑾玎人生的最后20年中,他不知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成后,熊老又亲手制作了小卡片,用心贴上他们的照片,用娟秀的字体写上一段激励人心的话,鼓励他们努力建设新中国。
周总理对熊瑾玎夫妇的最高赞誉
年1月4日,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80岁的熊瑾玎望着窗外的雪景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今天是他的80大寿,妻子和儿孙们正在忙碌地筹办着寿宴。其实寿宴也并没有请客,只是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但有家人的陪伴,这寒冷的冬天也显得十分温暖。中午时分,电话铃突然响起,朱端绶听到声音连忙放下手中活计接起来电话。
电话是周总理的秘书打来的,说周总理要在晚上寿宴开始的时候到场。朱端绶高兴地连连点头,挂断电话后,就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知了丈夫。
到了晚上,寿宴即将开始,熊瑾玎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齐聚一堂,为熊老祝寿,一家人其乐融融。就在这时,门口出现了周总理的身影,一进门,总理就拿起手中的酒,笑呵呵地对熊老说:“熊老板,这是小平同志送给我的,今天,正好‘借花献佛’。”熊瑾玎哈哈一笑:“周总理光临寒舍,我荣幸之极!”
全家都喜出望外,朱端绶想起周总理最喜欢的菜,于是连忙到厨房里,亲自下厨。寿宴期间,周总理同熊老回忆起了革命时期共同战斗的日子,在周总理幽默的氛围中,寿宴变得更加热闹。
周恩来
临走时,周总理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封信递给熊瑾玎,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两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这封信接在熊瑾玎手里沉甸甸的,是周总理对他们夫妻俩革命人生的最高赞誉。
周总理对自己的信任,熊瑾玎夫妇很是感动,他们深情地握着总理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朱端绶含泪说道:“恩来同志,年3月5日是你的八十寿辰,到时候,我要做几样好菜为你祝寿呀!”
周总理也被熊瑾玎夫妇的热情所打动,点头答应着:“欢迎,欢迎!”
但分别是如此之快,年新年刚过,熊医院。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派出了自己的两名保健医生,为熊老治病。一段时间后,周总理再次询问熊老的病情,保健医生汇报说:“情况不容乐观。”
周总理心急如焚,他给著名教授吴阶平打电话,请他给熊老精心治疗,还指示张孝骞教授,医院的三名医护人员护理熊老,周总理为自己不能抽出时间去看望熊老而感到十分难过。
几天后,周总理终于忙里抽闲腾出了时间,他顾不上休息医院,但此时熊老已经病入膏肓说不出话了。熊老看到周总理,眼睛不停地眨动,好像在感激周总理能够抽出时间看望他。
周总理从进入病房就一直沉默着,他也用眼神与熊老交流着,良久,周总理才转身问朱端绶:“熊老留下了什么话?”朱端绶含泪拿出了丈夫之前写下的一句话交给总理:“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当时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他忍着病痛来见革命战友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当看到熊老留下的这句话时,周总理愣神了很长时间。
年1月24日,为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熊瑾玎老人与世长辞,其夫人朱端绶哭成了泪人。当天下午,刚从杭州视察回京的邓颖超得知消息后,专程到家里看望其家人。邓颖超特意带来两盒西湖藕粉和周总理的问候。
朱端绶接受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心意,将两盒藕粉恭敬地放在丈夫的遗像前哭出了声。
熊瑾玎和朱端绶用尽自己半生时光投身革命,在鲜血和炮火交融的年代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党组织提供了经费保障。无论是否身陷囹圄,都不曾放弃信仰,他们是新中国的功臣,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