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琥珀蜜蜡知识一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099.html

琥珀近年来成了国内珠宝业和收藏界的新宠,许多人争相购买,并有愈演愈热的趋势,其价格也于年以来一路持续飙升,大大超过金价上涨幅度。但是对于琥珀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分类与鉴赏,却是百家纷纭,众说不一,让人感觉几无章法可循。笔者最近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比较系统地研读了国家珠宝质量检验师、天津地质研究院珠宝鉴定实验室主任肖秀梅女士、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王文利先生和资深琥珀收藏家、乌克兰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李江彦先生等有关专家的论著,结合一些琥珀公司和网络上的相关介绍以及能收集到的资料,加之平日的一些积累探索,融会贯通,博取众长,现将有关知识与见解综合整理归纳如下。以期对喜欢琥珀的朋友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按照国家标准,我们将自然界的珠宝玉石分为天然玉石、天然宝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三大类别。对于天然玉石和天然宝石的概念大家都比较清楚,而所谓天然有机宝石,则是指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以用于制作首饰和装饰品的材料。其中,我们所要谈的琥珀,就是天然有机宝石的一种。琥珀不是矿物,它完全是由多种树脂酸组成的石化有机物。它是有机宝石的一个重要品种,其他的有机宝石还有珍珠、珊瑚、象牙、玳瑁、贝壳、煤精等等。

本文以下按照琥珀的形成、琥珀穿越的地质时代、琥珀的分类与品种、琥珀的主要产地、琥珀的开采与加工、琥珀的科研价值与药用、琥珀的鉴赏、琥珀的优化处理与鉴定、琥珀的保养常识等顺序,分为9个章节共4万字阐述琥珀的相关知识。

一、琥珀的形成

琥珀是什么?我随机问过许多人,大约80﹪的人都摇头说不知道。剩下那20﹪的人群里会有一半以上回答:“琥珀就是松树油脂吧,或者就是松香。”还有的人知道的稍多一些:“琥珀就是埋藏很久的松树油脂,大约有个几千年或几万年了吧。”真正知道什么是琥珀的人,我估计在中国不会超过2﹪。

我们说,琥珀的前身的确是树脂,但现在不是。它是石化了的树脂;琥珀是被埋藏了很久的树脂,但这个很久到底有多久?绝不是几千年和几万年,而是几千万年至几亿年,那时还远没有人类。

琥珀的英文名字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mber,其意为胶。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统称为Amber。德国人称琥珀为Bemstein,意思为能燃烧的石头。而在立陶宛,琥珀被称为Gintaras,意为保护者或保护装置。琥珀一词是对已经石化的树脂和树液的总称。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老第三纪(即古近纪)松柏科和裸子植物分泌的树脂和树胶,经过~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地质石化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几百万年的树脂那叫柯巴树脂或叫柯巴胶,尚未达到完全石化程度,不能称其为琥珀,除非遇到特殊的地质条件,像日本的铫子。至于几万年、数千年的,那就与琥珀相去甚远了。

地质学家将地球分为若干个地质时期。其中距今2.05~2.5亿年前的三叠纪,苏铁类和银杏得到进化和发展,蕨类植物和松科植物多样化,出现了大型动物恐龙;距今1.35~2.05亿年前的侏罗纪,鸟类得到发展,恐龙类多样化,松科植物处于优势地位;距今万~1.35亿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开花植物发展,现代昆虫家族形成,在加拿大、法国、黎巴嫩、新泽西和西伯利亚发现有此年代的琥珀生成;在万年前的第三纪古新世,出现了胎生哺乳动物和库页岛琥珀;万年前始新纪,出现了波罗的海琥珀和阿肯色州琥珀;~万年前的渐新纪,出现了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万年前的中新纪出现了比特菲尔德琥珀。当然,随着琥珀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有些时间段和产地也被不断更新。而在距今万年的第四纪之后,人类才开始出现和繁殖。也就是说,琥珀生成的年代至少距今几千万年。那时地球上生长着许多松柏科和被子、裸子植物,气候温暖潮湿,许多树种为了抵御昆虫和外界的侵害,或者是出于自身生长的需要,会分泌粘稠的树脂。这些树脂流淌下来或藏于树间或滴落到地上,然后被河水冲走带到沉积地,在那里得到了自然保护;或者在地壳运动中,那些原始森林逐渐下沉为海洋、湖泊,树木和松脂被泥土和沉积物掩埋,再经过几千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随着地壳的不断升降,这些质量轻盈、石化了的树脂被冲刷,再次被搬运到一定的地方。由于水流速度放缓便在某个地方沉积了下来,然后发生成岩作用,于是形成了琥珀矿。应该说这些琥珀是幸运的,因为绝大多数树脂在当年形成后,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都氧化过度、干涸粉碎,永远消失在原始森林中了,再无缘面世与我们相见。

琥珀按产出环境,可以分为海珀、矿珀和湖珀三类。琥珀形成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地壳的升降迁移,风蚀日晒,冰川河流的撞击冲刷,有的露出地表,有的被再次掩埋。那些原本沉积于海床或附着在海岸岩壁的琥珀原矿,由于受到经年累月的海水冲刷而汇入大海的琥珀就叫做海珀(SeaAmber),也称为海石。在波罗的海,这类琥珀的地层位于距海岸较远的深海海底,有不少琥珀是被大海的波涛从海床中冲刷出来的,一般都在距离海岸线50英里的海面漂浮,其中一些又被波浪带到海岸上。这些琥珀常与海草纠结在一起,由于海水的冲刷和侵蚀,尽管外观比较光滑,但品质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据科考研究,该地区的琥珀地层的地质年代为距今多万年前的始新纪,后又经科研推算为在万年前的晚始新世就已经存在。最著名的海珀为德国和波兰所产;另一类为矿珀(PitAmber)。在波罗的海,它直接采自距离地表以下~英尺的蓝泥(BlueEarth)地层中。处于密封状态的矿珀,保持了原始状态。其中与煤层伴生在一起的就叫做煤珀。第三类称为湖珀(LakeAmber),是山谷中的琥珀原矿,历经长久的雨水穿凿,自山岩中剥落,隨溪流進入下游的湖泊而得。其中以湖珀的数量最少,以矿珀的品质为最佳。

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的李江彦先生,阅读了德、英、美、俄等多国关于琥珀的专业书籍,一直与资深琥珀收藏家保持着密切交流。他在著作中指出,最早的波罗的海琥珀沉积地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塞姆兰特半岛的野生世界里。这证明琥珀森林大约在万年前的晚始新世就已经存在。早始新世时琥珀森林的面积非常大。到了始新纪的时候,海洋已经向东升起,摧毁和淹没了琥珀森林的大片面积。另方面,大型的河流将树脂从北方冲刷到早第三纪的浅海中,在那里它们在巨大的三角洲安定下来,并就此得到自然的保护,不再受天气剧烈变化的影响。已知最大的琥珀沉积区域塞姆兰特半岛的蓝泥层就是这种方式形成的。但是这些琥珀矿层非常深,挖掘的代价甚高。到了距今~万年前的晚第三纪,地理情况再次发生完全改变。海水几乎从欧洲盆地西北全部退出,波罗的海区域重新出现了陆地。从中新世开始,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平台的大型河流将碎屑沉积物向南运送到欧洲大陆西北部和德波盆地的东部,沉积成为褐煤沙地,在这种运输的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琥珀。之后,褐煤沙地带着琥珀离开第二次的沉积点,随着第三纪地层继续移动,至少经过这第三次沉积,才再次安定下来,成为今日的琥珀矿藏。

最具规模的波罗的海琥珀再沉积发生在大约多万年前的更新世。对琥珀现在这种向东延伸到俄罗斯,向西延伸到爱尔兰和英国海岸,向南延伸到德国丘陵地带,向北扩展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排列走向,科学家研究表明,那些界限恰好与冰川沉积物的覆盖相吻合。大型的大陆冰河作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开始,穿越波罗的海盆地,把规模巨大、夹杂着琥珀沉积物的岩堆和岩石,运送到北欧平原。当冰块停顿或后退时,沉积物便不断在此处沉积下来。从冰河时代到现在,不少琥珀曾被陆地上的河流或是被大海冲刷到另一个沉积地点。全新世的这种地质运动,是造成后人们在北方或是波罗的海沿岸漂流物中找到琥珀的主要原因。

琥珀的化学分子式为C10H16O,主要元素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微量元素主要有铝、镁、钙、硅、铜、铁、锰等。平均化学成分为:碳79﹪,氢10.5﹪,氧10.5﹪。它主要是由琥珀脂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酸盐和琥珀油等物质组成的,含有少量的硫化氢。琥珀的熔点是-CO,燃点-CO。琥珀的密度为1.08(+0.02,-0.08)g/cm3。莫氏硬度2-3。透明的琥珀相对密度较大,不透明的琥珀相对密度较小。带虫的琥珀密度则更小。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年代的不同,琥珀的成分、颜色、密度、硬度及熔点等也会产生种种变化和差异。琥珀是非晶质体,能形成各种不同的外观形体。原料形状有结核状、瘤状、水滴状和各种不规则状。表面可见一些树木年轮或呈放射状纹理,再或呈砂糖状、蛇皮纹状等。砾石状的琥珀表面有一层不透明的皮膜。琥珀的颜色有浅黄、蜜黄、黄至深褐色、橙色、红色、白色。还有少见的绿色、淡紫色、蓝色等。这些颜色与其所含的成分、琥珀的年代、遇到的温度环境等有关。琥珀受热或者年代久远因氧化,它的颜色都会加深。另外,含有木屑、含有黄铁矿的琥珀颜色都会较深。含有大量的腐殖土,则会分解大量的硫磺酸,也会加深琥珀的颜色。琥珀酸的含量越少,琥珀越显得清晰透明。一些含碳酸岩矿物(Carbonatite)组成的火成岩成分的则形成了蓝色的琥珀。靠近火山附近的琥珀,由于受到硫化物的影响,会带有荧光。许多琥珀长期佩戴后颜色也会慢慢加深,甚至黄色的会渐渐带上些许红色。

二、琥珀穿越的地质时代

琥珀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的一种化石类型。目前已见最古老的琥珀,分别发现于英国的诺森伯兰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琥珀是属于距今大约3亿年前石炭纪地层之中的产物,比三叠纪还要早近一亿年。而含昆虫化石的琥珀,年代最久远的则发现在黎巴嫩的白垩纪地层。

奇怪的是,在石炭纪以后的二叠纪未见有发现琥珀的报道。一直到了三叠纪、侏罗纪,才有少量琥珀的产区,仅局限于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包括英国、西班牙等国。这些产区曾发现距今2.5~1.4亿年的三叠纪至晚侏罗纪的琥珀。

白垩纪是琥珀生成的一个重要的地质时期。目前发现这个时期的琥珀主要有产自我国西峡的琥珀,英国怀特岛距今1.3亿年的琥珀,黎巴嫩晚白垩纪琥珀,缅甸晚白垩纪到古近纪古新世地层中的琥珀,产自罗马尼亚的白垩纪时期的琥珀等等。

古近纪之后,被子植物开始大发展,其中许多可以分泌树胶,打破了在此之前,琥珀仅来自裸子植物分泌树脂的局面。至万年左右的始新世,一些高大的、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的裸子植物,如松柏类、杉类等仍然是当时分泌大量树脂的重要代表树种。这种情况也适应于距今万年的渐新世。那时,波罗的海地区广泛分布着高大的松柏类和杉类树种。而这些能够大量分泌树脂的树种存在,造成了以后该纪沉积物含有大量的琥珀。

新近纪是地史上距离现代最近的一个纪,指的是新生代的第二纪,始于距今万年,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该纪由于地质历史较短,产出的琥珀多少显得石化程度不高。这些琥珀被加工为工艺饰品后,往往容易改变颜色,长期保存表面容易产生裂纹。例如多米尼加产出的中新世琥珀、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产出的琥珀等等。

琥珀并非是在地下埋藏年代越久越好,它也有个度。据上海世博会立陶宛国家馆的琥珀商人介绍,如果松脂在地下埋藏超过万年,就会过于炭化,失去了琥珀的美感和特性。

三、琥珀的分类、品种及主要产地

1、琥珀的分类:目前国际上对琥珀的分类有几种方式:

一是按照透明度分类。将琥珀分为三大类:透明琥珀、半透明琥珀、不透明琥珀。

二是根据琥珀的加工方法进行分类。波兰格坦斯克的国际琥珀协会按照对琥珀的加工工艺,对琥珀表面处理的不同,将琥珀划分为以下4类:

天然波罗的海琥珀(NaturalBalticamber):就是仅仅使用了磨、切、抛亮、上光等机械加工手段,没有对琥珀天然特殊性造成改变。其中最宝贵的,则是在不破坏原有的天然形状的情况下,同时又能将其独特的颜色魅力释放出来的作品。

优化琥珀(ImprovedBalticamber):即在加工过程中改变了琥珀的物理特性,包括透明度和颜色。在热处理的结果下,人为地提升或改变了琥珀的颜色、透明度和硬度等。

波罗的海复合琥珀(CombinedBalticamber):将两块以上的天然的、或者优化的或是压合的琥珀,采用无色的黏合剂粘在一起。

压合琥珀(Pressedamber):即我们说的再生琥珀。使用琥珀碎块、粉末,在高温下融合压制,里面不添加任何非琥珀成分。

三是根据开采方式分类。根据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琥珀分为:

海珀:从海底冲刷到岸边的琥珀。这是19世纪前波罗的海琥珀的主要收集方式。在暴风雨过后,常会有琥珀被冲到岸边,最远可冲到英国海岸。世界上最大的波罗的海海珀,重10.千克,是由一位丹麦渔夫打捞上来的,现存于丹麦琥珀屋博物馆。

矿珀:深埋在地下堆积点的琥珀。这类琥珀的矿藏相对丰富,而且受到地层的保护,是最适合制作珠宝首饰的材料。

湖珀:山谷中的琥珀原矿,被水冲入下游的湖泊,这类琥珀数量非常稀少。

2、琥珀的品种:目前我国珠宝行业国家标准关于琥珀还没有进一步的统一明确分类。但根据颜色、成因、不同的特征和珠宝业的习惯称呼,一般将琥珀分为明珀、金珀、火珀、血珀、灵珀、花珀、蜜蜡、金绞蜜、香珀、绿珀、蓝珀等主要类型。此外,还有瑿珀、虫珀、蜡珀、水泊、骨珀、根珀、翁珀、、石珀、药珀、红松脂称谓等等。

水珀浅黄色透明度较高,色淡、清澈若水的琥珀。有人将其与明珀合为一类,也有人说含有水滴的琥珀称之为水珀。

明珀明朝的曹昭在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中记述:“出南番西番乃枫木之精液多年化为琥珀,其色黄而明莹润泽,其性若松香,色红而黄者谓之明珀,有香者谓之香珀,鹅黄色称之蜡珀”。现代有些专家据此将明珀定义为“晶莹润泽,色黄或红黄色,性若松香。”其实不够准确。明珀应为色极其淡雅和透明度极高的琥珀。也有人称其为水珀和柠檬珀。灵动而娇柔。

金珀色彩鲜亮,金黄透明,如黄金般灿灿光芒,华贵引人,古代被称为“财石”。是最名贵的琥珀。

火珀颜色比金珀稍深,色泽橙黄,温婉可人,是最典型的琥珀色彩。体现了柔媚娇贵、恬静平和。

血珀指出土年代久远、红色透明的琥珀,也称红琥珀或红珀。其颜色盖由于铁矿、朱砂或锰等沁入,使之渐变为红色、棕色、褐色和啡色。血珀以血红透明,具有高级红葡萄酒一样的色泽并且纯净无杂质的为上品,以樱桃红为贵重。血珀无论医疗保健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颇高。

瑿珀也有人称其为翳珀。它是由血珀经久形成的,可以说是血珀中的一种,但又有所不同,所以也有鉴评家将它独列为类。“老瑿珀”应在地质第三纪初生代至中生代开始形成,,经历大冰河时期而硬化,并慢慢形成天然的黑色风化层。它内敛含蓄,深藏不露。在普通光线下它的颜色是黑的看不到红色,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看到内里绮丽的血红或枣红色彩。瑿珀自古以来在中国便被视为极品,极为珍貴。《本草纲目》称其为“众珀之长”,宋应星的《天工物语》也称其为“琥珀最贵者,名曰瑿,此值黄金五倍价。”现代人则将其奉为琥珀之圣。

翁珀这种琥珀外表与翳珀差不多,都呈黑色,但区别是翳珀在强光下呈红色,而翁珀不会,它仍为黑色。

灵珀指包裹有古生物和植物的琥珀。天然的虫珀、植物珀,都是有生命力的琥珀,所以称为“灵珀”。多为黄色透明,是名贵、稀有的优质品种。

虫珀也有人将其归类于灵珀,但更多是将其与植物珀区分开来,各自单列。其琥珀中含有史前昆虫和生物类遗体,包括蜻蜓、蜜蚂蚁、蚜虫、蜘蛛、蚊子、苍蝇、飞蛾、螳螂、蝎子、千足虫等,甚至包裹着蟋蟀、蝴蝶、小青蛙和小螃蟹等。

植物珀它与虫珀被统称为灵珀,与虫珀对应时被称作植物珀。植物珀中包裹着远古的树皮、植物残叶、根部、花瓣或者植物的种子等。对于研究史前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意义。好的植物珀清澈透明,里面被包裹的植物清晰,并像立体风景画一般美丽。

花珀原定义为纹如马尾,黄白或红白相间,颜色不均匀的琥珀。现在更多的人将内里有太阳花或花瓣的琥珀称为花珀。而透明琥珀中包裹着红色的胞体,好似片片红叶的,则被称为红花珀或红叶珀。

蜜蜡也称蜡珀。是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有各种颜色,所以也被细分为黄蜡、红蜡、白蜡等。以金黄色、棕黄色、蛋黄色等黄色最为普遍。其光泽以蜡状~树脂状光泽为主,也有玻璃光泽的。有时呈现出玛瑙一样的花纹。这种琥珀中含有大量气泡,每立方毫米大约有直径0.05-0.毫米的气泡0个。这些气泡将光线射散,所以看着呈不透明状。

珍珠珀蜜蜡呈团状在金珀、火珀或明珀中,像是被包裹的一粒珍珠,悬浮在透明的琥珀之中,神秘、华贵而美丽。所以常被称为珍珠蜜或鸡蛋蜜。

金绞蜜指透明的金珀或火珀与半透明至不透明的蜜蜡相互绞缠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黄色的具有绞缠状花纹的琥珀。金绞蜜蜡又叫“金丝种老蜜蜡”,,是一种内部有一定的风化纹而导致其内部的反光线有如金丝一样的老蜜蜡.。

红松脂淡红色,性脆,半透明且浑浊。

香珀英文名称fragrantamber,因含有芳香族物质而具有自然香味的琥珀。通常为不透明的蜜蜡。国内常将其打磨成不涂膜的珠宝首饰,使其有一种自然的亚光,并闻着有琥珀的清香。这种琥珀很是高雅,而且与皮肤直接接触甚有益处。

白琥珀不透明,很稀少,约占总量的1﹪-2﹪。以其天然多变的纹路为特征。这种琥珀也被称作“皇家琥珀”或者“骨珀”、“象牙白”。它可以和多种颜色伴生,如黄色、黑色、蓝色、绿色,形成以白色为主的美丽图案。该琥珀气泡甚多,每立方毫米可有气泡数高达万个。气泡直径为0.-0.毫米,由于对光的散射,从而使琥珀变成白色。也有人说骨珀(英文名称bonyamber)并不等同于白蜡,很像骨料,通常也不易抛光。

石珀石化程度较高,硬度比其他琥珀大,色黄而坚润、质重的琥珀。

绿珀指绿色透明的琥珀。当琥珀中混入微小的植物残肢碎片特别是硫化铁矿物时,琥珀会显示绿色。绿珀是很稀有的琥珀种类,约占总量的2﹪。多米尼加的绿珀比较纯正,多为上品。

蓝珀蓝珀是琥珀中非常稀有珍贵的品种,产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墨西哥,由于是岩矿,开采很不易,品质清纯洁净的大块蓝珀更是难得。其深邃变幻的色泽和稀少的产量让它闻名于世。绝大部分蓝珀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并不是蓝色的,而是黄棕色、微蓝或有点紫。放大观察可见絮状包体。在普通光线下转动,光线适度时它会呈现蓝色,再稍转动蓝色又会消失。当主光源位于其后方时,它的光线最蓝。蓝珀在紫外光灯(UV灯)下会呈现出迷人的色彩。这是由于其矿物内部所含有过渡性元素产生的荧光反应,当被紫外线照射时释放出一种能量较低的可见光。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光学反映过程,让人感到神奇而充满想象。但也有极少的蓝珀本身就呈蓝色。蓝珀相当罕见,仅占总产量的0.2﹪,价值极高。有观点称是火山爆发的温度使附近的琥珀受热变软,并使矿物融入其中,冷却后琥珀再次形成。另有分析称,由于松柏科树脂中有碳氢化合物,所以才会呈现蓝色和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此外,还有根珀、双色珀、三色珀、孩儿面、药珀、老蜜等称谓。其中,老蜜指出土年代久远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根珀则是一种与树叶泥土混合后形成的琥珀,样子有些像石头,颜色黑褐白相间。药珀又名灵草珀,具有药草香味,药效明显。开始表面有一层磨砂的感觉,暗淡无光,戴一段时间会有光泽。双色珀是指一块琥珀上有自然形成的两种颜色。孩儿面指琥珀颜色淡粉色如小孩子的粉面。三色珀是指产自缅甸北部的一种三色并存的琥珀。

据统计,琥珀的颜色细分有多种。如果按照颜色归类,具体是很难划分的。而且其颜色往往不是永恒不变的,暴露到空气中,或者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以及高温等,都会使其颜色加深。

还有,与煤炭伴生的煤精,英语称jet,实际是一种有机宝石。其断口与琥珀相似,都呈贝壳状。密度略大于琥珀,摩擦时也会产生静电。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黑琥珀。而我国古籍《石雅》中称黑琥珀为翁珀。据地质学家研究报告,说抚顺的煤精是由五千多万年前的藻类石化变成的,那么翁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与煤精究竟有没有共性与联系?

某些专著中关于明珀、水珀、花珀的定义我认为还是不够确切。毕竟公元年明朝的曹昭在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中关于琥珀的描述和分类已经过去了余年,现代的国际,理应对琥珀有个更细致、更确切的统一归类划分和鉴定标准。

不同的琥珀脆性和味道都有所不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琥珀。一些有经验的琥珀导购员都有机会品尝过琥珀的味道,我也亲口吃过多种琥珀。金珀口感发艮,比较硬,有一种淡淡的松脂味;火珀比金珀还硬些,松脂味更浓些;血珀的硬度最大,很难嚼碎,松脂味浓郁;绿珀不但脆如爆米花,而且清香;白蜡发酥,砂楞楞的,很香,但不知为什么感觉舌尖有些微辣,也可能上面有涂层的缘故;骨蜡最为酥脆,满口香气,有咸甜的味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ys/1787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