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新股王上位,电车要反转

专业白癜风品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8777.html

事件逐渐淡去,华为社交账号下阴阳怪气的评论日渐稀疏。

海军又重新占领了阵地。

通常,消费者的言论是廉价的,但消费行为却是理性的。

国产货到底好不好,关键还是看疗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不带编制的海军日益壮大,还不是因为华为的手机越造越好。

当一个国产品牌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尽管只是一个商品,也往往会被群众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

近代以来,饱受欺凌,有着惨痛集体记忆的国人,高举爱国大旗,最爱将民族主义强加到一个品牌上。

而一旦戴上了这顶帽子,能不能挣脱,往往就由不得你了。

汇源果汁的朱新礼要算一个典型

来源:网络

但奇怪的是,群众热烈的民族情绪,到了国产电车界,却像转了个弯一样,过家门而不入。

近年来,药丸啊、庞骗啊、PPT造车啊之类耸人听闻的文字可谓充斥网络。

有意思的是,12月24、25日,作为电车最核心的上游供应商宁德时代,连涨13%,一举突破百元关口,成为创业板的新晋市值一哥。

这个传播偏好带来的背离现象,值得好好研究。

1

国产电车界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要我看,就是贾会计去美国造车的时候。

还记得年初贾会计尾巴快藏不住那会儿,他坐在融创乐视战略投资发布会的主席台上,乖得像一只小白兔。

回想前几年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会计虽比卖口红的李佳琦多一分豪迈,浮夸的台风有过之而不及。

一言不合就要掐死友商,窒息梦想;

两张PPT就要生态繁茂,蒙眼狂奔;

三句话就要强强化反,拉高出货。

但那次发布会上,会计一反常态,少了一份意气奋发,挥斥方遒,倒变得像一名老实巴交的工程师,有一说一,遇到磕绊处,还停下来眨巴下眼睛。

看过美剧《Lietome》的人,大概懂一些微表情,频繁眨眼睛的人或许不老实。

对老孙来说,不知道他一个月的尽职调查,到底把乐视摸清楚没有很难说,反正贾会计的山西老乡倒台倒是余波未平。

不过这对财大气粗的房产商们来说都不算事,区区亿,拿到了创业板第一互联网公司核心资产。

不就是一两个楼盘的钱吗?

年7月,在孙宏斌接手乐视的同一时间,贾会计就辞去乐视网所有职务,奔赴美国,以全身心投入造车之名,中年离家老不回,留下老婆做老赖。

会计的义无反顾,老孙倒是显得很平常。

他说创业挺不容易的,老贾还是挺好一企业家,社会要宽容失败者。

当问及要不要滋瓷会计造车大业时,老孙马上就关闭了贤者模式:

“贾跃亭造车,我是不可能再投的”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老孙认栽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同行们前赴后继,争相入坑。

前段时间,君临就写过恒大老许的三字经造车大法,虽然最终老许是不是暗度陈仓还很难说,但造车名单上的地产商可以拉好长一串,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一个人造,是情怀;

两个人造,是理想;

当众人蜂拥入场,就得想一想这到底是啥规律了。

啥规律呢?

地产和造车两大支柱产业,要算政府介入最深,管得最紧的领域。

前者,捏着地根;

后者,攥着牌照。

2

年,时任经委副主任奉命调查桑塔纳国产化的问题,上汽人喜气洋洋迎接北京来的干部,指望政策春风再吹拂我一下。

春风没盼来,倒是收到一句尖酸的挖苦:

“久闻大名,你们日子过的好啊,反正只要进口散件组装一下就能卖钱,钱赚的容易。”

领导的话有一定的情绪成分,锅当然不能全算在上汽头上。

那时的中国汽车工业,供应商孱弱不堪,配套聊胜于无。

今天来看,80年代启动的中外合资造车战略,确实扶了蹒跚学步的中国汽车工业一把,但扶着扶着,中国汽车工业也差不多不会走路了。

不扯远了,一汽的徐建一落马,才过去不到几年。

曾经的东北是共和国工业皇冠,一汽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吉林那是请了尊天上的神仙。

改开后,神仙虽然不那么仙了,但扛着十几万人的就业,还是社会主义的脸盘子,政府仍然小心翼翼的托着、举着。

且不说举吉林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徐建一任期内,一汽不计血本拿了亿投入自主品牌研发,结果主打的红旗H7上市后,纵然有着超级品牌IP,一年才卖几千辆,在奥迪A系面前就是个笑话。

网上有段子说,一汽的研发资金变成了三亚的房子,真假虽然难辨,但一汽气派的厂长楼是实打实的拔地而起。

至于合资车的经销权,那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混战。

既有品牌优势,又有政策垄断保护,一汽从来不缺穿针引线,只为一份4S店经销合约的人。

回想起几年前BBA动不动既加价还要收金融服务费的日子,印钞谁不想?

年,奥迪想与上汽合作,想另起炉灶摆脱因持股稀少导致的话语权缺失问题。

洋和尚虽入乡随俗多年,但也是又Naive,又Simple。

此举可真是捅了那群能上天入地的4儿子们的菊花,他们奋起反抗,勒令其停止合作,不然撂挑子停止卖车。

渠道夺了主机厂的权,也是咄咄怪事。

世纪初的时候,这帮洋和尚倒是精得很,当年入市谈判代表就回忆起,当初有条件放开市场时,躺在保护政策上低配高价卖车的外国企业就曾四处托关系:

希望你们在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方面采取更加缓慢的动作,希望你们的开放慢一点。

经过20多年的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指导,外资品牌以合资方式长驱直入,拿走了大片市场份额和利润,然而合资企业光拿市场,对技术研发消化却并不上心。

国产车始终无法在传统三大件与国外厂商相比。

核心技术的短板导致国产车被打入了鄙视链的下游,出款20W以上车被讽刺为癞蛤蟆吃天鹅肉。

老司机们编排了不少段子,其中捞钱最欢乐的大众就被调侃为:

“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

年了,大众自带手机支架也算是与时俱进

来源:网络

在当今的中国,开放是万民所向的话题;

而在中国汽车界,呼吁加大开放力度可能会被斥为“汉奸”。

老洋和尚防着新洋和尚也就罢了,自己地盘上的民企也当不了自家人。

3

几年前,江淮汽车的董事长就诉过苦,说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偏心眼”,只给有合资的国有汽车集团。

国有车企的鄙视链,也是又臭又长。

但在民企看来,江淮这种真二八经的国企,站着说话不腰疼。

曾几何时,民企别说扶持政策,可能产业的门把手都摸不上。

每个男孩都有个汽车梦,90年代初的李书福想把这个梦变为现实,从县里问到省里,都是一句“不可能”,还被提醒:

“去北京也没用”

那个时代的“造车新势力”,动力不是检验标准,身份才是。

现在市值多亿的吉利,早些年就是被一张薄薄的牌照,左右了悲欢离合。

不少出版物上都记载着老李当年的心酸往事,他到处奔走呼喊,希望推翻那些婆婆妈妈的条条框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怎么能不走群众路线呢?

不管是英雄书写了历史,还是时事造了英雄,中国加入WTO那年,多年政策坚冰有解冻迹象,审时度势的老李对来视察的计委主任说了一番话,读起来让人唏嘘不已: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也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那年也是中国造车热的第一次高潮,上面的缰绳一松,地方上八仙过海。

沿海搞了,内地也要搞,邻省搞了,我们省凭什么不能搞?

与现在地产造车不同,那时下海的大都是春兰、夏新、新飞、美的这些算得上制造业的家电企业。

那批造车企业里,各种机缘巧合,王传福混出了头,李书福也趟出了一条道。

年,是吉利历史转折中的一年,那年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刚履新,就视察了吉利汽车。

一直心系民营企业家,当自家人看的老书记,留下一句暖心窝子的话:

“像吉利这样的企业,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

年,为对冲危机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开闸放水,吉利与上海、成都等地合作,以担保贷款的形式获得天量资金,还没有质押上市公司股份的条件。

如此优厚待遇,在快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后,如今刚借了亿的特斯拉也享受了。

不然怎么说银行系统主题教育搞得好呢。

那时还在浙江大学的吴晓波就分析,浙江支持民族汽车工业,反映出浙江领导班子具有前瞻性和远见。

后来,吉利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大量资金,很难说没有政府有形之手的鼎力相助。

老李的奋斗,肯定是结合了个人努力和历史行程,更重要的是还遇上了贵人。

但那些没有那么好命的张书福、王书福,可能就泯灭在了时代的长河。

4

老李说过:

“13亿中国人,只允许8个人、10个人可以玩儿,能创造奇迹吗?”

完全市场化的手机行业积极经验告诉我们:

不能。

当老书记带领中国走入了新时代,汽车产业的大门也开始逐渐放开。

从年发改委发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年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再到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中国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的大方向已从燃油车正式转向新能源车。

一方面,管理方式从原来的事前审批过渡到备案管理,行业的行政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未来将更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我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

另一方面,林林总总的规定、制度也在提示我们,有形之手并没有完全离开,明明暗暗间都是政策若隐若暗的灯火。

年,高层在上汽考察时,语重心长的强调: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帷幕徐启,号角联营,中国特色的巨额产业补贴政策随之出炉,政策正式从小打小闹一路升级加码。

不过,政策春风虽拂过心田,却难以避免卷起一些黄沙。

年9月,财政部实锤了5家典型的新能源骗补企业,引发轩然大波。

这5家不知名的小厂,骗补金额不到10亿,大厂一个没有倒是让人起疑。

不过就在财政部通报公布的同时,一张更详细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核查处置结果”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ys/1784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