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优秀作文赏析二

老杨

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老师是一艘小船,引领我们驶向人生的彼岸。我的老师——老杨,是一位十分精干的男老师,他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

老杨其实不老,才三十七八岁,却是带过几届毕业生的“老班主任”。老杨长着一张娃娃脸,却时常深沉的如同“老夫子”。老杨和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打成一片,陪我们玩很多成年人眼里无聊至极的游戏,但也经常在我们犯错后像“老爸”一样变得十分严厉。他总是在“小杨”和“老杨”之间行云流水般地来回切换。

老杨极具才华,是我们学校出名的才子,他写的文章总会出现在网络、报纸上,让大家争相拜读。老杨风趣幽默,他的语文课总能引经据典、金句迭出,还能恰到好处地把课文内容和历史串联,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感情细腻,有时候对我们说话细声细语,如春风沐雨,幻化成了我们的母亲;有时候却变得很凶,就像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他总是“神出鬼没”,经常会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悄然无声地出现在我们身后,让我们以后不敢再犯。当然他也会精准地押对考题,和我们一起“洋洋得意”。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因为心中装满了学生而在多种角色之间来回切换的老师。老杨,我会永远记住您陪我们走过的那段时光。

新消息报小记者田沐阳

银川市唐徕回中南校区八年级(1)班

指导老师杨熙中

游中山公园

我去过很多公园,银川市的中山公园是我最喜欢去的。

从公园南大门进入,矗立在眼前的是一个奇异形状的大石头,石头所处的圆形水池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彩石,配上一群活蹦乱跳的五彩锦鲤,就像彩虹落到水池里,令人赏心悦目。绕过假山,沿着银湖路,来到妇女中心,一群爷爷奶奶正在跳广场舞,他们面带微笑,舞姿轻盈。过了红星桥,就来到长天路,那儿有一条林荫小道,道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格外引人注目。这条小道不光有树木,还有许多叫不出名来的奇花异草。再往前走,到了百灵路,一大群五颜六色的鸟儿在林间飞舞、鸣叫,好像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从梦花路一路向北走,就到了文化广场。那里有许多鸽子,孩子们最喜欢到这里玩,因为可以和鸽子亲密接触。再来到游艺园,如果坐上摩天轮,转到最上面,你会发现中山公园的湖很美,绿色的树木更是数不胜数,绿油油的树,碧蓝的湖水,像极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里,有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也有人们的欢声笑语,是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希望你也来细细游览。

新消息报小记者孟思妍

银川博文小学四(7)班

指导老师孙建功

那一天

科学课上老师让每人带一片树叶,于是段老师带我们去小树林里捡树叶,看到小树林,我想起那一天。

三年级的一个夏天,轮到我们小组值日。两位男生金同学和刘同学去打水,只剩我和仇同学,没有他们捣乱,我们很快便扫完地。他俩打完水回来,我和仇同学正在收拾卫生死角,就听见“啪!啪!”的声音,我一回头,只见金同学在拖布上踩踏着,我们刚扫完的地又被弄脏了。“我也来试试!”刘同学看好玩,便也踩上去。就这样,两位男生不停地踩拖把,水桶里的水也脏了,我和仇同学只得又去换一桶干净的水。

做完值日,两位男生开始在黑板上乱画,我们觉得好玩,于是也加入。游戏开始,我和仇同学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刚写两个字就被他们擦掉,我们赶快换地方,继续写……教室里很快传出嬉笑声。

玩了一会儿,我们做完值日准备回家,路过小树林时,我突然想起一位同学说小树林的草上有种子,心血来潮的我拉着仇同学就往小树林跑,从草上揪下一粒种子,把它埋到土里,又拿出水杯浇上水,就让这粒种子来记录我们今天的美好吧,我想。

转眼间,六年级了,每次看到那粒种子被埋的地方,我就想起那天的值日,都是快乐的回忆。

新消息报小记者李梓语

银川市西夏区实验小学六(6)班

指导老师段冰辉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伴随着我的成长,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

那次我生病了,一晚上,妈妈不知多少次将手轻轻地放在我的额头上。第二天早晨,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熬红的双眼。那双手又忙碌起来,又是给我掖被子,又是做饭,总闲不下来。以后,妈妈的手便经常在我脑海里萦回,那是一双白皙柔软的手。

一次放学,我经过一片葡萄园,在一群人中间,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她挥动铁锹从土里挖出粗壮的葡萄藤,然后在地上整理好,再扶起来,用铁丝绑在葡萄架上。葡萄枝条与她的手摩擦着,不时划着她的手掌手背,是妈妈。望着那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睛起了雾。妈妈回到家,我连忙抓住她的手,仔仔细细端详,妈妈的手像粗粝的砂纸,一道道伤痕纵横于手掌手背。

“妈妈,我看见你在葡萄园里干活,真辛苦。”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傻丫头,妈妈不干活,咱们靠什么生活!”妈妈笑着给我擦去眼泪。那手虽然生涩,却是温暖的。

我一天天长大,妈妈的手一天天变得粗糙起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那双手虽然日渐粗糙,但手的温度没有变,总是充满爱的温暖。

新消息报小记者杨霞

青铜峡市同乐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王怀君

寻秋

晚上睡觉时突然感到一阵寒意,我起床后翻开日历才知道已经立秋,于是第二天踏上了寻秋的道路。

我来到唐徕渠边,映入眼帘的是干涸的水渠,但这并不是秋的代表作。我继续向前走去,看见渠边的柳树,大色调依然以绿为主,但部分柳叶已泛着点点黄斑,看来秋天的足迹还没有完全到达。穿过渠边的防沙林来到田野,环顾四周,这里除了刚吐出白须的玉米外就是荒土。成熟的果实是秋天的名片,看来,此时的秋还没有“话语权”。由于学习紧张,我已许久未看到田野的丰收景象,也很久未曾体会丰收的秋之喜悦,这让我对寻秋更加执着。

一天下午,妈妈让我去扫院子里的落叶,走进前院,一阵秋风将落叶吹得沙沙作响,啊,秋原来在这里,就在我身边。当我将落叶扫出院子时,我看到爬山虎的茎从深红到浅红层次分明,一抬头,泛着红晕的枫叶正与一轮红日依依惜别,此时,我才知道不是秋天沉默,而是我寻得太早。

新消息报小记者左烽懿

北师大银川学校九年级(2)班

指导老师杨娜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ls/1788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