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文斌先生。
重阳节是极为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在我看来,中华传统节日就是我们的文化标识,也是我们的文化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春节团拜会上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诚然,中华民族走到今天,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中国梦”,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庭就显得很重要,家风的建设就显得很重要。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节日。
《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敬祖孝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最为潜在的核心价值。
重阳节是孝老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中国人以“九”为尊。九九重阳节从数字学的角度意味着吉祥如意,健康长寿,意味着生命力建设。
“九九”的谐音是“久久”。
如何才能“久”呢?根要深,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对应到每个人,生命之根是老人,是祖先。为此,提醒子孙后代尊老爱老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个人也好,家庭也好,民族也好,想保持生命力,就要不断地给根上浇水。“重阳节”是我们连根养根的重要方式。关于这一点,我在长篇小说《农历》之《重阳》一节里写得很具体。
从季节上来讲,重阳节正值金秋,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节,敬老爱老是对辛勤耕耘哺育我们、栽培我们的老人的一种致敬。
果实下来的时候就要感念根,这是花朵和枝叶对根的致敬和报答。
重阳节无疑是感恩的节日。中国文化讲究感恩,为什么呢?当一个人感恩的时候,事实上是向根致敬。用现代量子学的观点来讲,向根致敬的时候,我们就跟源头的能量进行对接。
我常讲,养老本身是育儿,恩爱本身是育儿,感恩本身是育儿,恭敬本身是育儿。
借助于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敬畏之心。一个常怀感恩、敬畏之心的人,就能够跟宇宙大逻辑交换能量。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孤独。焦虑、恐惧、孤独是怎么产生的呢?说到底就是断根了。
这几年我在全国做志愿者,发现,当一个人断根之后,就会莫名其妙的焦虑、孤独、浮躁、抑郁,就像浮萍一样漂泊,漂泊产生恐惧、不安全感。所以,养老、孝老、连根养根,有利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这一天,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对老人、对祖先表达一份怀念和敬意。古代的大家族有祠堂,人们在这一天歌颂祖德、感念祖先。现代大多数家没有祠堂没有家谱,但也可以用现代方式过重阳。
这几年,有些家庭到这一天就诵读我的长篇小说《农历》里面的“重阳”一节,还有些家庭、单位在这一天集体诵读《孝经》,也是连根养根的一种方式,一些企业,则进行员工集体怀念祖先活动,开展孝老服务活动,还有一些村组,举办长桌宴,等等。
孔子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和教育出发的地方,也是道德和教育的根本。
当一个人把孝的根扎深了之后,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孔子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讲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又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告诉我们,人这一生要从爱自己的生命开始到爱家族荣誉,再到爱祖先传下来文化,把它作为一种延续力,让个体生命、家族生命“久久”化,这就是“九九重阳”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讲究成功,但更讲究成功不败。怎么样才能成功不败呢?让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持续化。
人的生命力主要是阳气,两个“九”在古代意味着阳的高峰。把这个节日作为敬老节是很科学的。
《黄帝内经》里面讲,“阳化气,阴成形”。生命在一种“纯阳”的状态,才具有生命力。重阳的“重”和纯粹的“纯”相通,纯粹的阳气是人、家族、民族的元气。纯阳之气就是元气,这是“重阳”的另一个象征。
老子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这就是一种纯阳的状态。真正的“重阳”就是老子讲的婴儿的状态,没有污染、没有概念、没有分别的状态。
我们要给孩子讲清楚什么是“重阳”。一个人常怀平等心的时候,才能够“重阳”。从爱老人扩展到爱兄弟姐妹、爱族人、爱天下人,这就是“重阳”的真正意思。
“九九”是结果,“重阳”是基础。因为“纯阳”,所以“久久”。
中国人特别讲究保持生命力,怎么保持呢?不要分别、不要对抗、不要矛盾、不要生气、不要仇恨,用平等心爱一切。这是“重阳”暗含的象征性的审美学意义。
只有“重阳”才能“九九”,只有“纯阳”,才能“久久”,只有“久久”,我们的生命才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如果没有“九”,没有“久”,一切都无从谈起。
怎么样才能“九”呢?老子讲,“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真正的“纯阳之气”在奉献、牺牲、忘我、无我里面。
如此可见,每个传统节日都是天然的课堂,天然的教育。
《孝经》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在仪式感里接受感恩和敬畏教育,感受天人合一的肃穆和庄严,以此让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完善人格。
没有一个个节日仪式感,人对生命的神圣和敬畏就淡漠了,而人一旦对生命的神圣和敬畏淡漠,就会轻率人生,而轻率人生带给生命的伤害,我们从许多轻贱生命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
现在,国家已经机制性地保障传统节日,这是中华民族之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导过好传统节日。有责任感的媒体都在全力助推。当下,我们要进一步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讲出来,把过传统节日的对现代人的巨大利润讲清楚,让现代人愿用,能用,常用,广用。
对此,我比别的作家早走一步,从年起,就致力于传统节日书写,长篇小说《农历》之所以能够在第八次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被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得票第七,正是因为传统节日题材,我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集纪录片《记住乡愁》也得益于此。
由央视根据《农历》改编的七集动画《六月说过年》,在央视大型宣传平台“一号线上”推出,连续两年成为新闻话题。目前,陕西正在申报电影《农历》,山东正在改编舞剧《农历》,不少学校已经把《农历》搬到学校舞台。广东根据成立了守岁文化公司,开发系列节日产品。
今年元宵,由宁夏党委宣传部投拍的纪录片《六盘山》剧组到我的老家将台堡明星村,以《农历》元宵为台本,套拍了《一盏明心灯》,9月19日上线不到一天,全网合计万曝光量,覆盖多万精准粉丝,腾讯、秒拍、今日头条播放量分别为万、万、万,被百度百科、中华网、人民日报app收入。可见人心思归,可见时代对传统节日精神的渴望。从此可以看出大家还是渴望传统节日的浸润,说明现代人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归属感、家园感来安妥心灵。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宁夏能把长篇小说《农历》拍成电影,电视剧,将会对传统节日的诗化、内涵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农历》酝酿于这片土地,诞生于这片土地,成长于这片土地,气息更相投,气格更相近。
祝愿所有老者,九九重阳,纯阳久久。
祝愿中华大地,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来源:新消息报
更多新闻
●再见贫困你好小康!盐池县在宁夏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固原今年供暖目标:质量不出任何问题,价格不涨一分钱
●好消息!银川到固原彭阳将修一条新高速,项目已经核准
●银川市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费开始,最低标准.80元
编辑:王莹责编:生产队长
编委:马江
网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jj/178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