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初,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在《浦东时报数字报刊平台》上发表文章《做好临港新片区这篇大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年4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了“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构想,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探索贸易监管、金融外汇、投资准入、出入境、集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上海市各方对此展开了课题研究、项目储备和人才培养,为临港新片区建设作了前期准备。
年8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也是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临港新片区被赋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目标更为高远,内容更为丰富。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临港新片区是“高定位、大手笔、大文章”
临港新片区具有“高定位”。新片区建设有三大参照体:一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如新加坡、迪拜、釜山、美国硅谷等;二是参照经济特区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是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实践的延续和升级。新片区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具体是规则制度的先进性、产业的先进性、运行效率更高、经济成果更富有成效。
临港新片区的谋划是“大手笔”。首先,新片区面积大,“新片区设置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先行启动区为.5平方公里。其次,全新的政策体系,以“5个自由”为重点,即投资、贸易、资金、运输和人员从业自由,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临港新片区是一篇“大文章”。新片区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特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有特殊的经济功能,针对我国经济“卡脖子”领域,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其二,有特殊的政策制度安排,有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数据、税收和风险防范等8大制度;其三,有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其四,有特殊的目标要求,到年,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备全球高端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再造一个浦东新区。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从字面理解,主要适用于新片区,这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前三轮《总体方案》《深改方案》《全改方案》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之前三轮改革方案都适用于整个上海自贸试验区,而这一次不是,这更加体现了临港新片区在上海、乃至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特殊性和先导性。
新片区建设对于上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布局上,临港新片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了“东西两翼”,如同两个翅膀,成为上海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支撑点。新片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优化上海城市产业结构,给年轻人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新片区还将承担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重任,推动港口协同发展、产业链延伸、资金融通和机遇共享。新片区将助推上海实现建设目标,将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新片区应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临港经济”
临港新片区的第一关键词是“临港”,学术界称之为“临港经济”。从经济学角度看,临港经济有两大天然优势:一是地理和区位优势,港口选址考虑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交通通达性和发展空间等;二是现有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凭借交通枢纽和现代运输工具,可以快速和便捷地抵达相关目的地。
从理论上说,发展临港经济,可以获得协同效应、枢纽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等,因此获得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aoxibao.com/xxxbjj/178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