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家长鱼龙混杂,台北家长鼠目寸光

在文字大普及的当代,阅读大师四处演讲,诚品书市灯明纸香。与此同步:两岸尽是假宝玉,华夏再无曹雪芹。

这篇文章,是向华夏家长推荐好书。

在推荐具体的好书之前,不得不先谈点哲学——不能鉴别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垃圾,那么,阅读并不会给人启迪,它只会令后代,大脑愈发残疾。

读书,读真正的好书,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垃圾书,或许是,在技术迷宫的时代中,在人性迷失的社会里,家长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为孩子导航、为孩子领跑的唯一出路。

这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亢奋的时代,这是一个集体毁灭的时代。

五千年的人类文明,是一种稳定文明,缓进文明,它适应人类物种的基因恒定(基因的变化,五千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它适应自然环境的基本不变,它用人类缓缓进步的技术发明,去征服世界。

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可以用凯撒的一句话来概括:"Veni,vidi,vici"拉丁语——Icame;Isaw;Iconquered"英语——我来,我见,我征服。

今天,技术大爆炸的来临,人类正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分分钟可以自我毁灭。道理很简单,人类技术进步的速率,征服外物的能力,从加法,变成乘法,从乘法,变成指数,但人类自我进步的速率,自我控制的能力,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增长,始终是,ZERO,零,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迈向负数。古人,用石头棍棒打架相互伤害,今人,用高科技的毒奶粉毒食品,用金融创新,用高科技的生化武器雾霾,相互厮杀——最后的结果是,一路亢奋地迈向集体毁灭。

最近几天自媒体热闹非凡的北方雾霾,表面上展示的是技术进步毁灭生存环境的超能力,背后却揭示着人性的贪得无厌的自我膨胀,冥顽不灵的自私自利——用同胞的话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自害互害的新阶段。它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潜”哲学”:人人自保而不管他人,最后的结果必定是:集体毁灭。

徐老师并不泛泛地提倡阅读,不泛泛地推荐读书;徐老师极力提倡的是:读好书,读经典——包括当代经典。

许多家长会说,徐老师你推荐的书我根本读不懂!!!

那么,徐老师说:向李弈飞小朋友没有读过大学的父亲肥爸学习,向sisiyin母子学习,向毛毛母子学习,向小石头母子学习,向clement母子学习,向小逍遥父子学习……,向那些朝闻道-夕行晚矣的典爸典妈学习:你的双手不够强壮,但足以一次次点亮烛光,去照亮人生的道路,你的双肩不够宽阔,但足以一次次扛起起孩子,去攀援人类文明的峰峦。

每一次新年来临,英文出版界都会盘点过去一年新书中的好书,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各种评选书单,比如:年度最佳侦探小说、年度最佳爱情小说、年度最佳非虚构类作品等等。

在北美的主流媒体中,纽约时报的书评专栏,权威度比较高。今日我们为您简介纽约时报评编辑评选出的年度十佳好书的书单:

非虚构类:

1

AtTheExistentialistCafé:Freedom,Being,andApricotCocktails,bySarahBakewell。书名中译可为《在存在主义咖啡馆里:自由、存在与杏子鸡尾酒》

这是一部传记作品,作者SarahBakewell记录了在年的巴黎的一家咖啡馆,欧洲大陆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和作家们经常光顾的咖啡馆。这些文人墨客最喜欢点杏子鸡尾酒(ApricotCocktails),海阔天空神侃胡聊,那些高大上的哲学问题。

这些哲学家和作家,主要是存在主义大师(existentialist),现象学大师们,个个20世纪思想界的大牛,包括萨特(Jean-PaulSartre)、波伏瓦(SimonedeBeauvoir)、加缪、海德格尔(Heidegger)等人。来客中有一位名叫阿荣的哲学家,有一天聊得兴起,给萨特等人介绍在柏林兴起的现象学,说“如果你是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讨论眼前的这杯鸡尾酒,从中谈出哲学”

撒切尔夫人评论过这帮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和他们的祖师那辈的哲学家)思想玄妙和高度:20世纪人类的大灾难,都源自他们;解决这些人类灾难的思想,都源自英伦。

顺便说一说,对当代东方族群,撒切尔夫人也有一句话:不用担心他们的(经济)崛起,他们从来没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贡献。(大意如此)

徐老师自己并不特别推荐这部书——大名鼎鼎的存在主义哲学,确实多了一些自命不凡与故弄玄虚。

2

DarkMoney:TheHiddenHistoryoftheBillionairesBehindtheRiseoftheRadicalRight,byJaneMayer《暗钱:激进右翼崛起背后的亿万富翁隐秘史》

Bakewell是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她的上一部作品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散文随笔作家蒙田的传记-《如何生活》(HowtoLive:ALifeofMontaigneinOneQuestionandTwentyAttemptsatanAnswer)。

这是一部调研型的纪实作品。研究美国政治的学者或许听说过科克兄弟:CharlesKochandDavidKoch,他俩是亿万富翁。本书记载了这对富豪兄弟,在用自己的万贯家财来帮助保守派当选,进入各级政府的来龙去脉。

名垂青史的里根总统就接受过他们的赞助和鼎力支持。

作者JaneMayer用了五年时间来研究科克兄弟的活动。纽时的编辑认为,JaneMayer的研究成果,可令人洞悉美国政府的复杂性——但还是比不上东方的《无间道》。

3

Evicted:PovertyandProfitintheAmericanCity,byMatthewDesmond,中译《被驱逐者:美国城市中的贫困与利益》

一看就知道,这是为弱势群体呼喊的作品。被驱逐者,不是指非法移民,非法移民反而不被驱逐。被驱逐的是那些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来的人,他们大多是道地的美国本土居民。这部书比较文学范儿。作者讲述了8个城市贫民的故事,地点发生在美国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的Milwaukee市。一个月收入只有20美金(不可想象,是不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爱心满满的护士,却不幸毒品上瘾…......作者MatthewDesmond细腻的笔触,处处渗透着同情心的笔触,记录了濒临被驱逐的美国城市贫民的生活。

4

IntheDarkroom,bySusanFaludi,中译《在暗室中》

作者SusanFaludi是著名的女权主义的新闻记者,在这本书中,她深度回忆了与父亲的关系——常常是各种冲突——当她偶然得知与自己关系日益疏远的老父亲做过变性手术时,又一段紧张的父女关系启程。父亲常有暴力倾向,相互矛盾的的举止行为。他是匈牙利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却又痴迷着那位拍摄纳粹纪录片而闻名的女导演瑞芬斯道尔(LeniRiefenstahl)。最终,女儿宽容了父亲。

纳粹女导演LeniRiefenstahl

5

TheReturn:Fathers,SonsandtheLandinBetween,byHishamMatar中译《归来兮:父亲、儿子和他们的土地》

这也是一部回忆父亲的书,并追寻父亲生死的作品。作者HishamMatar的父亲JaballaMatar是利比亚人,卡扎菲独裁政权的公开批评者。年,流亡在开罗的Jaballa被绑架,并被移交给利比亚当局。Jaballa是否在六年后的一次监狱屠杀中遇难,已经无从得知,他完全消失了。年春天,HishamMatar回到了阿拉伯之春后的利比亚,度过了一个短暂的蜜月。那时,卡扎菲已经被推翻,而内战尚未发生。这本非凡的回忆录是对那个时代的再现,同时又远不限于此。这部书的文笔非常优美。

虚构类:

6

小说类的作品,已经过了徐老师喜欢它们的年龄了,以下部分介绍从简。

TheAssociationofSmallBombs,byKaranMahajan,中译《小炸弹联盟》

KaranMahajan的这部小说入围了国家图书奖。纽约时报的编辑对它的评价是“机智”“非凡”。小说主要描写了一起由克什米尔人制造的恐怖袭击,发生在平民市场,受这场袭击影响,人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包括在袭击中失去儿子的库拉纳夫妇,以及儿子的朋友、在袭击中受伤的曼苏尔。后来,小说主人翁慢慢也有了政治恐怖主义的想法。

全书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许是:炸弹袭击过后,亲人在恐怖袭击中身亡或重伤,人生,一切都回不来了:包括人性、政治和信仰。

7

TheNorthWater,byIanMcGuire,中译《北方之海》

在一种野蛮、残酷、无情的意向推动下,作者IanMcGuire讲述了一名有鸦片烟瘾的爱尔兰外科医生的故事。在一艘驶往北极的捕鲸船上,这名医生偶遇了一个恶性精神病态者。这部小说的文字,与主题一致,冷峻到别具一格的刺骨。

8

TheUndergroundRailroad,byColsonWhitehead,中译《地下铁路》

这本小说,比前一部名气更大,它不仅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评为年度佳作,也被美国Goodreads网站的读者票选为年度最佳历史小说,它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地下铁路》描述了19世纪中期黑奴科拉经由“地下铁路”逃离南方的故事。克拉和同伴一路遭遇艰难险阻,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勇气。它可以看做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现代版

9

TheVegetarian,byHanKang,中译《素食者》

这部小说在韩国爆红,因为它原本就是韩文小说,如今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作者韩江讲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故事: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做了一个噩梦之后成了一个素食者。她的自我克制变得越来越严重和超越现实。作者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对顺从和颠覆进行了探讨。翻译简洁优雅,让读者想象韩文方言的犀利生动。

10

WarandTurpentine,byStefanHertmans,中译《战争与松脂》

这也是一部翻译小说。原文是生活在比利时北部的居民讲的一种叫做“佛兰芒语”的荷兰文。作者Hertmans的爷爷是一名画家,一战时期曾经在比利时陆军服役。受爷爷的尘封的笔记本和往事的鼓舞,作者寻根,遍访他爷爷的生活成长的地方,并将数十年前老人的故事,融入在数十年后这些走访的描述中,时空交错中,回忆、艺术、亲情、爱和战争,每每令人掩卷长思。

那句卷首语,是今年春天,徐老师唯一一次去台湾后,写下的感想。

在文字大普及的当代,阅读大师四处演讲,诚品书市灯明纸香。与此同步:两岸尽是假宝玉,华夏再无曹雪芹。

在大名鼎鼎的台北诚品书店,在优雅舒适的环境里,在美轮美奂的彩书中,徐老师看到的是,小确幸的落伍再落伍——连一个与人类文明同步的小角落,当代英语名著的小角落,都没有!

不过是高大上所包装的村姑书店罢了。

从马英九到龙应台,从李远哲到赖世雄,他们都在干什么?!

不论他们的专业有多精湛,身为文化人,身为教育官,身为英语精英,在教育远见这个层面,他们全部加在一起,连给李光耀先生提鞋都不配!——不要误解,我并不欣赏李光耀的威权主义,在这个层面,台湾有它的优势和包容。但李光耀先生的双语双文教育国策,是华夏文明凤凰涅槃的唯一出路。

一句话:在人类文明英语绝对强势的今天,可以用这句话来描述台湾的家长。

纽约的家长鱼龙混杂,台湾的家长鼠目寸光——深深抱歉了,台湾同胞。

必须客观地加一句,海峡的这一边,与海峡的那一边相比,整体上,更等而下之。

原典,正在成为一支凤凰涅槃的新潮流。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英雄。典友,是这个时代华夏教育改革的英雄。

虽千万人,典友往矣!

半生文盲话原典长按,识别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bbfz/1783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