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消息报 >> 办报方针 >> 用诗呐喊的人

用诗呐喊的人

鲁迅先生有一部文集叫《呐喊》,读后让人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也有一个与鲁迅先生同处于一个时代的人,他用诗呐喊了一生。他既能站在荆棘窝里奋臂疾呼,又能骑在马背上挥斥方遒,事迹非常感人。他就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元勋党晴梵。

  

党晴梵,一八八五年生于黄河岸边的合阳县灵泉村。那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激烈动荡的变革初期。少年时期的晴梵就比较激进,在乡试中秀才后,毅然选择了就读沪上中国公学之路,接受先进思想陶冶,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步入反帝反封建之路,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四八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最终成为革命阵营中的一员。先生戎马一生,以书为伴,以诗为歌,以能诗而名重一时,为当时陕西文化界重量级人物。

  

党晴梵作为一个学者,一生选择和从事的职业除特殊时期任职教育外,多半是军旅生涯,在这种环境下,仍然笔耕不辍,诗著颇丰,有《党晴梵诗稿》《论书》《待庐变风集》《灵泉诗稿》《待庐存稿》等数种诗集刊行,深受读者喜爱。民国元老于右任对其评价很高,也非常看重,常与其切磋诗道,放言陕西“有此资格者,不数人也”。在众诗歌爱好者眼里,他的诗“一无华丽藻饰之词,二无阿谀虚夸之语,系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而大声疾呼”。有人谓其风格堪与杜甫“项背媲美矣”,笔者认为,他比杜甫的诗风更具鲜明性,他是鲜活的阿Q。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危机关头,他都要疾呼呐喊,用心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民族民主斗争史诗。

党晴梵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其父早年经商,又捐得一官半职,父母很早就送他入学,在旧中国的儿童中应该是一个很幸运者。社会的黑暗,伦理的不公,使这个有志向,有血性的少年很早就萌生了叛逆不羁的思想,一九零六年,年仅十九岁的他便不顾家人阻拦,放弃了官学(八股取仕),学习新学,努力实现知识救国的理想。“潜心苦学文三昧,饱眼难穷书五车。却吾雕虫原小技,壮夫应老此生涯?”这是先生写的一首《叙少年求学》诗的下厥,足见那时的他,就有以“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鸿鹄大志,上海之行就是迈向民主革命之路的重要一步。

在上海,他表现的非常活跃,加入同盟会之后,受民主思想影响,更坚定了改革旧制,追求民主,肩负拯救民族危亡的担当精神,参与了革命党人组织的安庆起义,失败后又回到上海,利用课余时间,与李季直共同创办《民声报》,宣传革命思想。曾与井勿幕一起赴香港出席孙中山先生召集的各省代表会议,后受黄兴委托,在上海发刊革命党人的《克复学报》,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他在《生辰怀感》一诗中写道:“因救民治心弦急,为护人权声浪高。移鼎不堪逢大盗,揭杆亦自有群髦”。一个“急”字,把先生忧国忧民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自有群髦”,是坚定革命必然成功理想信念的真实反映。

  

一九一二年,党晴梵回到陕西,先后在同州中学,省立第二师范任教。革命军兴,佐秦陇复汉军东路督军张钫于潼关。共和告成,任陕西国民党支部委员,西安国民报社经理。三年后,袁世凯篡权,爪牙陆秉章在陕西疯狂镇压革命,党晴梵与同乡萧锡臣等联合杨虎城、向成基秘图倒袁逐陆,恢复共和,并回合阳积极进行联络筹备,在此期间,为发展革命武装,创办了合阳中学,出任第一任校长。回忆起当年办学时,他写了一首七绝:“旧地重来感易深,手栽桃李已成林。树人自是百年计,应是当年树木心。”不久,他参与组建了陕东讨逆军,公开讨伐袁世凯。在朝邑举事后转战沿黄一代,后遭陈树藩追击,义军北走洛川,先生避居故乡。他写了一首《洽阳行》,共五十八句,四百零三个字。“阴霾沉沉蔽日脚,洽阳城圮(pi)洽水涸。鸡犬无声少炊烟,独留残骸填寂寞”。开首四句,描写的是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合阳现状。“往事消沉又几秋,河山忽供财狼虐。”刚宁静了几日,又遭到土匪残害。中间一大段,以愤恨的心情揭露鞭挞军阀们杀人放火的罪恶行径。一句“侧身挥泪望洽阳,使我终夜心如灼”,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惋惜,对人民的怜悯。最后一句:“自由之神假汝生罪恶”,这是发自内心的怨恨,指那些打着民主自由幌子的军阀,全是一群恶魔,干的是罪恶的勾当。

“喜雨亭前马若云,从天忽降飞将军。我来便挟(jia)如椽笔,为尔据鞍草檄文”。这是党晴梵奔走山原,参与组建陕西靖国军,开展讨袁逐陈斗争时写给郭坚的一首诗,表达了他要挟笔挥戈的决心。与于右任、郭坚等组建了陕西靖国军,主笔起草了《靖国军宣言书》,任总部秘书长兼第一路军郭坚部参谋长,凤翔城防司令。军中三年,写了大量的军旅诗歌。郭坚、萧锡臣、杨季石相继牺牲后,对他打击很大,他亲自为郭坚撰写了如诗如泣的墓志铭,借以揭露军阀们残杀功臣的罪行。伤感之余,屡屡发出“蔓草荒烟旧战场,前尘如梦鬓如霜。而今莫问中原事,屠狗乞儿俱称王”,“时艰未济身先死,隐恨难消天亦愁。西北人才零落尽,残棋一局共谁收”的感叹。特别是挚友杨季石殉职以后那首遗墨让人读后落泪:“廿载神交党与杨,谁知中道忽参商。萑(huan)苻密处君销魂,兰蕙凋时我断肠。天上招魂空有忆,人间落魄亦堪伤。只馀手笔复沦落,忍不吞声泣夕阳”。这是何等的情感,那是战友的情结。

    

靖国举事失败之后,党晴梵隐居西安,闭门谢客,完成《国军战纪本末》《靖国军死事人物小史》《弓衣漫记》《陇畔拾闻》等记录这场轰轰烈烈革命史实撰写。一九二六年四月,西安城被围,先生又作为杨虎城的幕僚,率全城军民拼死抵抗,坚持到解围。《索粮吏》就是这期间所做,“围城七阅月,家家愁糊口;薄暮未一餐,妻孥泣相守”,“枭吏昂头入,爪牙皆纠纠;云奉其渠命,按户索粮糗(qiu)”,以椽一样的笔锋愤怒斥责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索粮索款的污吏。由于他的正直,不但不能分享胜利的喜悦,反而受到排斥,无奈于次年春携家小东渡山西,避居运城潞村,过上了清贫忧闷的客居生活。

在潞村期间,正直陕西大灾荒,民间说的十八年年馑,百分之六十的平民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每当家乡噩耗传来,先生心如刀绞,难寝难咽。一天,有合阳党家洼村两个小孩渡河登门乞讨,他心似刀剜,同情、怜悯之心悠然而生,给小孩吃饭洗梳之后,他提笔写出了《小乞儿》一诗,“筋肉脊似柴,面目黧(li)如漆。衣履(lv)破且垢,捉襟又露膝”。“山荆解人意,抚育复周密。剪纸招其魂,煎汤濯(zhuo多音字)其足”。“哀哉吾侪(chai)民,晴天与白日”。这是一篇带血含泪的控诉书,乞儿的悲惨,我辈的无奈,社会的黑暗,打着青天白日旗的国民政府于人民生死而不顾全在字里行间,再一次表达了先生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和愤怒。

“兼爱何能动楚王,自惭门下少田襄。裂裳裹足洵吾愿,不惮奔波救宋亡”。这是先生的一首答友人诗,尽管先生对当权者怀有成见,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但他主张民主,争取民权,力图改善民生却矢志不移。一九二九年十月,党晴梵应杨虎城之邀再度出山,任杨部十七路军参谋长,随军转战于河南南阳、郾城一带。驻马店大捷之后,杨虎城班师回陕主政,先生出任省政府参议,为陕西形势走向平稳而积极建言献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晴梵任西安行营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表了如“寇至漫劳悬汝目,穷途岂必问吾舌”这样的诗文与亡国论者舌枪唇战。西安事变发生,先生又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促进了西安事变的解决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平型关大捷消息传到西安,先生极为振奋,立即握笔写下了《赠朱德将军》的诗章,“仓皇一夕弄平津,清宛居庸尽战云。赖有平型关外捷,买丝欲绣朱将军”。不难看出,先生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吐露出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寄寓的深切爱意和厚望。

  

一九四四年,党晴梵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深谐“位卑未敢忘忧国”之理。抗日战胜利在即,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安有意制造事端,加紧反共筹划。先生出于正义,写了大量诗章揭露国民党独裁和黑暗统治。“吟蟋蟀,落桂子,思悠悠。干戈七年,蟾圆不缺缺金瓯。露冷中原白骨,夜永锦城欢宴,人事判鸿沟。惟有姮(heng)娥面,千里共当头”。借月抒情,国民党未等抗战结束,中原抗战烈士的尸骨还未收殓,重庆城里已是“锦城欢宴”。老夫我:“最关心,烽火遍神州,金瓯缺”。心情何等沉重。

当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的消息传到耳畔,先生又是为之一振。毛主席《沁园春·雪》诗词发表以后,西安各界争相传颂,他即刻也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在《秦风·工商联合报》副刊《每周文艺》发表。全首为:“残破家山,晏岁归来,雪急风飘,见摸金搜粟,如狼似虎,愁何渺渺,世何滔滔!迟到春及,荒凉满地,依旧径薶

荆棘高。极目望,仅一株新柳,自赏妖娆。”“比邻儿女犹娇,怎敌他凭年饿细腰。念长征人远,把犁妇弱,只虑盐米,那解牢骚,纵有关怀,舂(chong)陵贤守,诗句焉能穷刻雕?憔悴损,盼东山零雨,勿待明朝。”抗战已经结束,神州大地依旧是荒凉不堪,目不忍睹,幸好还有“一株新柳”,给人以春天的快感和征兆。对于“一株新柳”笔者的理解为,暗示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坚持的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作为他的身份,那时还不便明言。这是继平型关大捷后,他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敬佩感情的第二次公开表述。最后三句,“憔悴损,盼东山零雨,勿待明朝”,正是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期盼。他在这里要阐明自己的主张,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相比要优秀的多,无休无止的战争已把人们拖到水深火热之中,人们早已厌倦残杀,期望结束战乱,尽快实现和平,希望甘露普降,心情又是多么的迫切。

  

让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在举国上下期待和平的疾呼声中,国民党挑起的内战枪声已全面响起,胡宗南在西安扎下了进犯延安的行营,其行径昭然若揭。党晴梵这个秉性刚烈的汉子仗义而起,当面责问胡宗南,在省府参议会上对着不可一世的胡宗南当面指责,并在报刊上撰文揭发。胡极为恼怒,指示特务机关盯梢,命令军警公开干预。先生哪管个人安危,依然我行我素,不屈不挠。他在《席间赠李一澜大令》一诗中写道:“敢言两党皆误国,不信中枢久失机。剩有黎民千万泪,干戈丛里迫寒饥。”在乌云笼罩的西安,敢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诗的人的确不多。

  

形势对党晴梵越来越不利,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只得又暂避故乡。适逢白宜公路工程启动,八区专员蒋坚忍企图侵吞国家专款,把修路所需款项又分摊到各县,强索横征,闹得鸡犬不宁。此情此境,先生难以视事,他一方面号召百姓以拖延的方式拒交,一方面联合渭北各县参议,共同呈文省政府,中央监察院,揭露其罪行,为民抱不平。在当时敢把这个蒋介石侄子拉下马的人除他之外可以说没有。他当时填了一曲《满江红》词:“故里归来,已非昔日城郭。忍看见千村瓦砾,炊烟断绝。白首行吟徒有感,青山闻哭谁之错?更难堪,亲友半凋零,几人活!”“浩然气,终不灭。髯(ran)如戟,骨似铁。纵垂垂老矣,心犹发热。孤愤能叫天地动,同舟莫畏风浪恶。借今朝,浊酒饮三杯,为君说”。他是提着脑袋去与邪恶斗争,充分表现了先生的献身精神。

不久,蒋坚忍转身出任省民政厅厅长,对党晴梵出任合阳临时参议会议长记恨在心,指示爪牙设法阻挠陷害。他在自己的门首书联明志:“愿为十五万人民请命,勉与千百年宪政奠基”。同时,以参议会名义张贴告示,抵制当局浮摊乱派。县军事科与潼关师管区勾结,企图征收省政府行文豁免的合阳兵役款一百八十万元,进而贪污私分,他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宣传和揭露,最终使其未能得逞。他在《河传》词中愤然写道:“县中复派不敷款,保长保丁,个个狰狞面。鞭打老妪(yu),逼着卖儿鬻(yu)产。泣诉天,天不管”。正因为“天不管”他管,惹怒了官府,伪县长周鸿暗中派人挖了他老母亲的坟茔。事后,他填了一首《满庭芳》词,以词泄愤,以词致哀,表达与敌不共戴天:“躲尽危机,消残壮志,但期无忝(tian)所生。多言曷(he)敢,为世难平。岂财狼当道,食人肉,不惮血腥。更阴狠,武装一队,来劫慈母陵。”“果樊崇善盗,问那曾有玉匣金灯。只法西余孽,妖氛纵横。堪叹人间何故世,漫漫夜,竟少光明。空挥泪,报恩无地,莫慰在天灵。”揭露连樊崇这样的汪洋大盗都不敢做的事国民党也能做得出来,财狼本性,令人发指。“财狼当道”,“竟少光明”,是发自心底的怒吼。

  

党晴梵看透了国民党的本性,一九四八年,他丢下妻儿家小,经林伯渠介绍,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受到刘少奇接见后,他当面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考虑统一战线需要,要他继续留在党外,出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民盟西北总支委员。解放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教育部长,专心教育事业和金石文化的研究,并担任政协陕西省一、二、三届副主席,民盟西北总支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委,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党为人民作了大量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文革初期受到迫害和查抄,其后期诗作多被焚毁。

  

党晴梵一生光明磊落,“髯如戟,骨似铁”。他为人民获得民主和自由呐喊了一生,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是发自肺腑的绝唱。把他与鲁迅先生一比,逊色不会太多。起码是一个具有鲁迅精神,敢于呐喊的人。

《金水》文学编辑部

编审:金水

编辑:周洁

《金水》文学

合阳文学第一眼

文学爱好者







































白癜风能治好嘛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jxhq.com/bbfz/178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